10月2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包市”促進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觀摩會在內蒙古通遼市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楊振海、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二級巡視員寧鳴輝,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副廳長趙玉生,通遼市市長奇·達楞太、副市長呂國華出席會議并講話。
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科爾沁區錢家店鎮前西艾力村玉米萬畝示范田,示范田采用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技術,種植的玉米新品種“中玉303”穗長粒大、籽粒飽滿。會上宣布了全國23名玉米專家對玉米單產提升百萬畝核心區復測驗收的結果,按照14%水份標準,通遼市科爾沁區萬畝片、十萬畝片、百萬畝片每畝產量分別為1247.22公斤、1042.1公斤、945.29公斤,再次刷新全國糧食主產區萬畝、十萬畝、百萬畝單產紀錄。
楊振海表示,作科所玉米密植高產技術在當地實施推廣602萬畝,在百萬畝核心區取得平均畝產945.29公斤的新突破令人振奮。他指出,要加強統籌謀劃,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進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要持續大膽探索,創新科技支撐服務模式,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通遼模式”。要強化協作攻關,通過持續強化政治引領、產業融合、人才培養、院地聯動、成果宣傳,樹立全國大面積單產提升示范標桿,充分發揮“通遼模式”的引領帶動作用。
據介紹,通遼是農牧業大市,近年來,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包縣”“科技包市”的科技支撐服務模式下,全市玉米單產大幅提升,2022、2023年連續刷新東北春玉米百畝田、千畝方、萬畝片最高單產紀錄,全市玉米產量達到181.2億斤,占到內蒙古的28.6%、全國的3.1%,實現農業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院機關有關部門、作科所和通遼市農牧局主要負責同志,自治區涉農部門及種植大戶代表等參加會議。(通訊員:田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