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山東省濰坊市人民政府在京聯合發布《濰坊市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實踐報告》。報告總結了新時代創新提升“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三個模式的實踐探索。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陳曉華出席會議。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梅旭榮主持會議。
張合成強調,現代農業建設的主戰場在哪里,中國農科院的科學家就在哪里,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國民經濟循環及其建設中,要優先打通城鄉堵點,突出縮小城鄉差距。在實踐和理論探索中,必須把縮小城鄉六個方面的差距作為重要研究課題:把縮小收入差距作為鄉村振興的考核指標;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是農民得到獲得感的直接體現;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差距是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的首要任務;要防止數字鴻溝成為城鄉差距的新表現;把縮小貧富差距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導向;必須優先縮小農業科技投入強度的差距,實現農業科技自立自強。
張合成表示,在我國處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系統梳理濰坊市“三個模式”的演進及內涵,深入研究濰坊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的先進經驗并發布報告,對全國其它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他指出,中國農科院與濰坊市組織專家編寫的《實踐報告》,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提供了典型理論模式,希望中國農科院與濰坊市進一步加強溝通,拓寬合作內容,在強化合作質量上下工夫,使合作水平更上一個新臺階。
中國農科院戰略研究中心編寫的《濰坊市創新提升“三個模式”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實踐報告》,是中國農科院建設國家高端農業智庫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近年來,中國農科院戰略研究中心連續發布了農業展望報告、農業產業發展報告、綠色發展報告、農業科技前沿熱點與競爭力報告,成功主辦了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農業農村發展領域發揮了決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學術影響力,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市場與信息化司一級巡視員陳萍,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劉現武,濰坊市委書記田慶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村經濟司副司長邱天朝等出席會議。(通訊員 劉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