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農業的本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農業文明發展的高級階段。當前,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問題錯綜復雜,同時,持續保障糧食安全的警鐘長鳴。因此,在新階段新征程,推動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面臨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保護資源環境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多難局面,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用系統觀念統籌農業生產發展、農民增收、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降碳減排。”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在學習二十大精神時表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大自然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由之路。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歷史上有許多文明古國,都是因為遭受生態破壞而導致文明衰落。人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然則滋養人類、哺育人類、啟迪人類,這是被歷史無數次證明的無法抗拒的規律。”梅旭榮表示。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梅旭榮表示,“這一論斷揭示了生態與文明的內在關系,更把生態文明提升到了關系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高度。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必然是生態文明的復興,這也是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
梅旭榮表示,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發展戰略,他介紹,“黨的十八大就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黨必須貫徹的新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明確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作為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梅旭榮表示,“這一系列的戰略部署,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運用整體文明理論指導當代中國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如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梅旭榮認為,推動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路徑。“發展是第一要務,人類的發展活動也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將會自食后果。要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必須深刻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既是生態文明建設核心理念,也是推動綠色發展基本路徑。”
生態發展是可持續的基礎,也是美好生活的需求,梅旭榮說,“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綠色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只有讓發展方式向綠色化轉型,才能適應自然的規律,才能順應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報告還對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作出了系統部署。”
梅旭榮認為,美麗中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發展目標。他表示:“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向往正是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把生態文明作為標準和顯著特征之一,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堅持用系統觀念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和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意,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也是大國崛起的外在要求。”
綠色是農業的本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農業文明發展的高級階段。同時,也是應對當前發展難題的重要方法,梅旭榮介紹:“當前,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錯綜復雜,農業資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農業污染居高不下,生態退化依然嚴峻;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下降但總量仍偏高。根據中國農科院戰略研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人均糧食消費需求將達到600公斤,比目前國內糧食人均占有量483公斤多出117公斤,糧食自給率總體已逼近底線,個別農產品更是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無疑對國家糧食安全帶來了挑戰。同時,研究發現,科學技術發展和市場經濟發展對農民的產業擠出效應也在擴大,農民依靠農業增收的渠道在收窄。”
在新階段新征程,如何推動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面臨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保護資源環境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多難局面?梅旭榮認為,“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用系統觀念統籌農業生產發展、農民增收、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降碳減排。”
此外,梅旭榮還表示,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和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中國農科院將在農業資源環境監測評估、農業碳評估和核證方法學、綠色投入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低碳健康食物與營養、農業綠色發展補償機制等方面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態勢,強化體系化競爭優勢,推進團隊協同、平臺共享、場景驅動式的創新與技術應用,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