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紀實】情系藏族同胞 科技精準扶貧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為藏族同胞謀幸福是我的使命,也是我最大的幸福。”從接受扶貧任務時,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陳小兵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將扶貧工作做細做實,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助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拉孜縣拉孜鎮措布村和玉哲村的藏族同胞脫貧。
身體力行 實地調研
“扶貧先扶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接到扶貧任務的第一刻,陳小兵心里就非常清楚,要想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必須先了解當地情況,把好脈、開好方,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拉孜縣位于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西部,拉孜,藏語意為“神山頂,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頂”,平均海拔4100米。年輕人對這種高海拔都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年過半百的陳小兵卻身體力行,多次進藏,為了完成黨交給的扶貧任務,沖鋒在前。
2018-2019年期間,為了掌握西藏自治區農業生產及其機械化現狀的第一手資料,他多次帶領團隊成員去拉薩、昌都、山南、拉孜等地調研,入戶走訪,了解西藏種植結構、種植模式,了解西藏自治區生產機械化現狀,走訪自治區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育種試驗地、農機銷售公司,了解每種農作物的產業發展前景;與自治區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農機科研機構和農科院溝通交流,了解拉孜縣農業生產、農機應用和農機補貼政策情況,了解當前自治區農機推廣應用存在的問題。為了讓藏族同胞更好認識農機,了解農機,激發藏族同胞“機器換人”的熱情,2018年,農機化所在西藏自治區成立了“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機械化研究室——青稞全程機械化生產試驗示范基地”“我們來這里主要的工作,不是看發了多少論文,而是看有多少成果被農牧民接受,成為多少人脫貧致富的幫手。”陳小兵如是說。
西藏實地走訪調研
需求導向 精準施策
拉孜縣是西藏后藏地區的糧倉之一,是西藏自治區十個重點商品糧基礎縣之一。青稞也是目前拉孜鎮措布村和玉哲村兩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根據兩個村委會和村民的要求,團隊結合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機械化研究室的科研任務,以促進青稞種植全程機械化為目標,引導藏族同胞使用新技術新裝備,為青稞生產提質增效。
由于大部分藏族同胞不懂漢語,文化程度低,傳統觀念重,對新技術、新事物接受能力弱,團隊采用雙語培訓模式,聘請漢藏翻譯人員,發放漢藏雙語版材料;針對青稞種植分散、現有動力不足等問題,團隊采用以小型機具為主的作業模式,確認青稞種植的各個環節。從機具的選型、試制到出廠,陳小兵親自聯系生產企業,確定技術方案,對試驗結果分析研討,不放過每一個作業指標,每一個技術參數,以保證提供給西藏自治區的機具具有可靠性和適應性。同時,在漢藏雙語《青稞生產全程機械化培訓手冊》的編寫過程中,他邀請多個專家幫忙審稿,征求意見,確保手冊內容全面準確、通俗易懂。
因勢利導 因材施教
為推動西藏青稞生產全程機械化,引導西藏同胞選用先進的農機產品,2020年9月,陳小兵再次前往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拉孜縣措布村,舉辦了青稞全程機械化生產試驗示范和技術雙語培訓會。此次培訓會得到了西藏拉孜政府和藏族同胞的歡迎,專業合作社成員、農機技術人員及農戶代表50余人參加。
培訓會上,陳小兵手把手教,耐心地講,從聯合收割機講到撿拾打捆機,再到噴霧噴粉機、割捆機、割草機、旋耕播種機、青儲打包機等等農業機械操作規程、使用安全注意事項和維護保養要求,娓娓道來。在他的講解下,藏族同胞們開始積極參與,動手操作,有的藏族同胞很快就學會了,紛紛豎起大拇指,夸贊機械化好,效率高,省時省力,希望能多將農業新技術帶進西藏,減輕他們的勞動強度,并感謝農機化所為他們帶來了幸福。
高原反應,是進藏的必經一關,對于需要高強度工作的陳小兵來說,身體上的不適更是一道坎兒。缺氧、強輻射帶來的是頭疼、惡心和整夜的失眠。團隊成員既有來時的滿懷熱情,也經歷過垂頭喪氣。作為團隊帶頭人,陳小兵不僅要強打精神克服自身的不適反應,還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打氣鼓勁。2019年4月,由于進藏日程安排過于緊張,回蘇后,陳小兵出現了強烈的醉氧反應,每天頭昏腦脹,疲倦乏力,癥狀持續一個多月,但他仍馬不停蹄地組織團隊成員進行研討,制定扶貧方案,事無巨細。因為高原失眠,陳小兵幾乎每晚都要在安眠藥的幫助下入睡。
對口幫扶“三區三州”科技扶貧,迎難而上,對于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來說,意義非凡。3年來,陳小兵積極響應黨中央東西部協作扶貧的決策部署,多次赴西藏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先后在山南市、拉薩市和日喀則市建立了3處青稞生產機械化試驗示范基地,一整套適應西藏作業的青稞生產全程機械化新模式在藏區落地生根,獲得了當地群眾的認可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這種特殊的成就感,對陳小兵來說是鼓勵更是激勵,“西藏今天基礎設施都有了,發展的基礎具備了,差距就是潛力,對口扶貧任務,我們會繼續跟蹤下去!”(通訊員 江帆)
技術培訓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