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婦聯在京舉行“三八”國際婦女節紀念暨表彰大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海外農業與國際情報創新團隊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金黎平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
據悉,信息所海外農業與國際情報創新團隊主要研究國際農業和減貧,崗組成員共30人,其中女職工22人,高級職稱12人,博士20人,在首席科學家聶鳳英研究員帶領下,奮斗在科研第一線。面向脫貧攻堅主戰場,調研足跡遍布14個貧困片區,歷時10年4輪陜、甘、云、貴等9省22縣224村3068農戶數據,用真實、詳實數據支持精準施策。深入青藏高原、昆侖山脈、大涼山和南疆等深度貧困地區,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監測任務,多次獲得國務院扶貧辦的表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協力攻關,主持國家社科重大與國家自科基金國際合作重點等國家項目和FAO、WFP、IFAD等國際項目。近2年發表論文89篇,專著8部,譯著5部,編著16部,獲部級及以上領導批示近20篇。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絲路模型”,構建產品、國家和專題三維海外農業智庫,搭建多維發布平臺,為決策提供支撐并獲得好評。“各國農業主題節日調研”為我國“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提供參考,發起成立中非農業技術轉移聯盟,國際培訓200余人次,講好中國故事,宣傳中國智慧。
蔬菜花卉所研究員金黎平長期以來致力于馬鈴薯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重要性狀生物學和基因挖掘、高效育種技術和栽培技術研發等研究,被多個省、市、縣政府聘為政府科技顧問或引進人才,成為首批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主持完成了國家“863”計劃、科技支撐課題、行業科技、“948”重大項目等20多項研究任務,發表論文80多篇,編著或參與編寫著作10余部。先后保存和評價了數千份種質資源,創制了大量突破性育種材料,開發和驗證了一批育種實用分子標記,建立了馬鈴薯高效育種技術,以第一完成人成功育成了中薯3號、5號、18號等二十多個中薯系列國審新品種,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推動了我國馬鈴薯品種更新換代。2017年6月,金黎平使用畢節市發給她本人在專家工作站建設期間50萬元的補助與畢節市人民政府配套50萬元資金共同成立了100萬的“畢節市慈善總會?金黎平?畢節助學基金”,5年內將每年資助150名畢節地區農村貧困學生。
多年來,院婦工委和廣大女干部職工在院黨組以及直屬機關黨委的領導下,按照上級婦女組織工作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三個面向”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中心工作,認真貫徹新形勢下婦女工作的指導方針和總體思路,繼承和弘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農科精神,深入開展“農科巾幗心向黨,科研建功新時代”等主題實踐活動,為服務大局、服務中心工作、提升女職工綜合素質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扎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推進創新工程、全面支撐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通訊員 趙令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