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播以來,我國長江流域油菜生產普遍遭遇干旱、低溫、陰雨、風雹等不良天氣,云南、廣西、貴州等地區還持續出現特大旱災。面對災情,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充分發揮科技優勢,調動人力、物力投入生產一線開展油菜抗災保生產。
2009年秋,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偏少,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及時發出油菜主產區秋季旱情預警。根據預警,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河南等省各試驗站積極深入油菜主產縣開展田間調查,因地制宜提出技術措施和生產建議,通過技術明白紙、現場培訓會、電視講座、電子郵件、廣播、電話咨詢等各種方式指導農民抗災保生產。針對旱情,各試驗站積極宣傳推廣耐旱、耐寒、早中熟等優質抗逆性強的品種和免耕直播等先進種植技術。在一些旱情嚴重地區,體系崗位科學家和試驗站科技人員深入農戶指導抗旱補苗。
云南、廣西、貴州等省持續幾個月的特大旱災使當地油菜生產遭受嚴重損失。為掌握一手災情,體系首席科學家王漢中率隊赴云南、廣西等地進行實地考察。體系創新中心依托單位油料所也派出專家開展調查,并向部分地區捐款用于災后油菜生產發展。
從抽薹期、花期到成熟期,又相繼出現低溫雨雪、倒春寒、陰雨等天氣,重慶、江西、湖南等省市在油菜成熟期還出現暴雨風雹等惡劣天氣。面對災害,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及時作出部署,加強對漬害、菌核病、病毒病等病蟲害的監測,制定技術明白紙及時發放到農民手中,通過各種方式指導農民進行田間管理。通過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和指導,積極推廣栽培、施肥、植保等實用技術,提高農民種植技術。針對春季油菜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體系管理辦公室迅速與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了《油菜春管對癥下藥》的輔導片,在農業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為廣大油農春季田間管理提供技術指導。
據統計,自去年秋播以來,整個體系共發放技術資料份8萬余份,培訓農民2萬余人次,許多受災地區實現了穩產增產。(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