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新鄉科技合作60年暨院基地建設10周年成果展示大會在河南召開。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新鄉市政府副市長武勝軍、中共新鄉縣委書記申樂民出席大會并講話。中國農科院與新鄉縣政府在會上簽訂了《共建鄉村振興示范縣合作協議》。中國農科院原院長、中國農業國際促進會會長翟虎渠出席活動。
會議指出,在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河南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農科院新鄉基地條件建設不斷加強,科研產出不斷涌現,院地合作不斷深化,取得了一大批有重要影響的科技成果,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致富能手,審定和推廣了一大批新品種、新技術,有力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造福了河南人民、新鄉人民。
會議強調,當前,院黨組堅持“頂天立地”的科技工作方向,確定把科研和成果轉化作為院所發展的兩大基石,試驗基地是銜接科研和成果轉化的很好平臺。新鄉基地入駐研究所多,科研任務飽滿,院地合作活躍豐富,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這個基地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下一步要按照唐華俊院長、張合成書記考察新鄉基地提出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三個面向”重要指示,加快與國家隊相稱的世界一流科研試驗基地建設。要做好新鄉基地升級方案實施,加快基地自身發展。要以基地為重要支撐,進一步強化院地合作,全面落實與新鄉市、縣政府簽訂的《農業科技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鄉村振興示范縣合作協議》,探索科研試驗-成果轉化-產業示范貫通、產學研融合的新機制新模式,打造特色鮮明、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助力地方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實現建設一流基地、支撐科技創新、服務區域發展的多方共贏目標。
新鄉市政府及新鄉縣表示,60多年以來,中國農科院一大批專家投身到新鄉農業生產一線,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與新鄉人民結下了深厚友誼,為新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下一步,將進一步優化科研工作新環境,出臺激勵自主創新新舉措,創造院地共建合作新成果,共同扛起新時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大旗,共同譜寫院地合作的新篇章。
據悉,中國農科院與新鄉科技合作和試驗基地建設始于1957年。60多年來,新鄉基地已從植保所齊兆生團隊的“一枝獨秀”發展到90多個創新團隊扎根新鄉的“百花齊放”,田間試驗區已發展到4000多畝,成為全國農區為數不多的大型科研類綜合試驗基地。在基地建設方面,近10年中國農科院及有關研究所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億多元,科研辦公區、田間試驗區基礎設施完備,實驗樓、智能溫室等科研設施齊全,已成為河南乃至黃淮海區的現代農業科研重地,被河南省科技廳遴選為第一批省級科技產業技術創新平臺,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全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是新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鄉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核心區。在支撐保障農業科研方面,在新鄉做科研的科學家已有2人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以新鄉基地為主要試驗場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中,有10多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100多項獲省部級獎勵;2010年以來獲專利150多項,培育通過審(鑒)定各類新品種150多個,在全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2億畝。在服務區域發展方面,院地先后舉辦各類科技培訓、成果觀摩、科技對接會議上千場次,累計培訓各類人員10萬多人次,培養科研技術工人1000多人;培育壯大了農業產業,很多農民完成了向企業家的轉變,科學家培養的當地農業技術人員紛紛創辦種子、農資、植保等農業企業,成為支撐新鄉農業發展的骨干力量。
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作物科學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農田灌溉研究所、鄭州果樹研究所,以及新鄉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新鄉縣各鄉鎮及有關村等單位領導專家400余人參加會議。(通訊員 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