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基地是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建設布局完善、裝備先進、運行穩定的試驗基地是提升我院整體創新效能的重要途徑。為總結我院典型試驗基地的先進工作經驗,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通過單位推薦、專家評議等程序,確定新鄉綜合試驗基地、北京順義農業環境試驗基地、富陽試驗基地、陽邏綜合試驗基地、農牧交錯區試驗示范基地5個試驗示范類基地和新疆庫爾勒試驗基地、湖南祁陽試驗基地、大理試驗基地3個長期觀測類基地為首批院典型試驗基地。
中國農業科學院新鄉綜合試驗基地
新鄉綜合試驗基地始建于2009年,主要開展種質資源創制、作物病蟲害防治、農田水分管理、果樹新品種培育等研究工作。先后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等稱號。依托基地集成示范的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中麥578和“麥田土壤墑情監測與灌溉預報”等技術在黃淮海地區大面積推廣應用。
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北京順義農業環境試驗基地
北京順義農業環境試驗基地始建于2011年,主要圍繞農業綠色低碳開展科技創新、科學觀測、中試轉化、人才培養等工作。先后入選“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試驗站”“國家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有效支撐設施植物與環境互作規律研究、溫室及植物工廠智能環控技術與裝備研究、農膜污染防控技術和產品研發。
中國水稻研究所富陽試驗基地
富陽試驗基地始建于1983年,主要承擔水稻種質資源創新、水稻遺傳育種、水稻栽培、水稻生物技術及稻米品質等研究。2009年被科學技術部授予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2年被國家外國專家局批準為“國家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依托基地培育出超高產專用早秈稻品種中嘉早17、抗病高產優質專用早秈超級稻品種中早39等系列突破性品種。
油料作物研究所陽邏綜合試驗基地
陽邏綜合試驗基地始建于2001年,主要開展油料作物重要功能基因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油料作物高產、高效、高抗新品種培育,油料作物栽培生理,土壤肥料、病蟲害防治等基礎研究。2014年被農業部遴選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2022年被湖北省科協命名為“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基地培育和示范的中油雜501入選2024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產品。
草原研究所農牧交錯區試驗示范基地
農牧交錯區試驗示范基地建立于1981年,主要開展草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創新利用、優良草品種選育及其配套技術、草地害蟲綠色防控示范體系等技術集成應用示范。2024年入選首批啟動的國家農業農村長期因子觀測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方農牧業技術創新中心核心區。依托基地培育了中草系列羊草、燕麥、苜蓿、扁蓿豆等牧草新品種。
植物保護研究所新疆庫爾勒試驗基地
庫爾勒試驗基地始建于2012年,主要開展基礎性觀測和科學研究、產品創制研發、科技培訓和決策咨詢等工作。先后被授予“農業農村部巴州科研試驗基地”“國家農業技術集成創新中心新疆糧棉果種植區病蟲害全程綠色監控技術集成示范基地”“國家農業農村長期因子綜合觀測庫爾勒站”等稱號。依托基地長期定點獲取高空誘蟲燈燈誘昆蟲數據、BT棉與常規棉田生物多樣性數據、新疆常見作物生物多樣性數據等系統性觀測監測數據。
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湖南祁陽試驗基地
湖南祁陽試驗基地始建于1960年,長期承擔南方紅黃壤區土壤改良與培肥、肥力肥效監測、生態環境治理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監測、研究、示范與人才培養。相繼入選“國家重點野外臺站”“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基地在引領我國土壤質量監測、南方低產田改良、紅黃壤綜合治理和有機質提升、土壤酸化防治等方面成效顯著。
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大理試驗基地
大理試驗基地始建于2008年,主要開展農業生態環境要素長期觀測、低緯高原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與面源污染防治技術研究與示范。先后獲評科技部“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人社部“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農業農村部“國家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等,并入選云南省新型研發機構。連續10年積累了200萬條農業環境觀測數據,彌補了西南高原農田生態系統基礎數據短缺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