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 為產業健康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面向國際農業科技競爭與產業安全形勢,以有效防控農業動植物疫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為工作重心,系統解析了動植物染病機理、病原與宿主互作機制,明確了主要疫病流行病學特征,創制了多聯疫苗和高效農獸藥,突破了一批受制于人的核心關鍵技術,以國際通用方法為依據,提升國家話語權,有效支撐了我國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為我國農作物減損和畜禽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一、糧食作物重要病蟲害防控
以小麥、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等主要農作物重要病蟲害為研究對象,明確了小麥條銹病、油菜萎縮不實病等重要病蟲害發生流行規律,闡述了稻瘟菌、棉鈴蟲、玉米螟、蝗蟲、稻飛虱、粘蟲等病菌和害蟲種型動態變化規律,并建立了監測預警技術及平臺。明確了我國條銹菌越夏、越冬和地區間傳播規律,對中國小麥條銹病菌源基地綜合治理技術體系進行了幾十年的持續科技攻關,綜合治理技術體系大面積應用的平均防病效果達90%以上,保障了我國小麥生產的持續穩定。篩選和培育出了一批抗多種病蟲或者病菌多個生理小種的小麥品種(系),創造了國際上首例抗黃矮病轉基因小麥;研發出小麥保健栽培、病蟲生態調控、天敵保護利用以及化學和物理誘殺技術;研制出一系列農藥新品種;構建了一批適于不同麥區應用的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體系。首次發現并鑒定了11種新入侵生物,創先了相應特異性分子檢測技術,制定了12種重大農業入侵生物區域治理技術方案,創建了入侵生物學學科。長期系統開展棉鈴蟲對Bt棉花抗性風險評估,研發了預防性治理技術,搭建了我國轉基因作物環境安全評價技術體系。
二、畜禽重要疫病防控技術
1956年消滅牛瘟、1996年消滅牛肺疫。研制了驢白細胞弱化的馬傳染性貧血弱毒疫苗,是人類首個成功預防慢病毒病的弱毒疫苗,在國際上首次突破了慢病毒不能免疫的禁區,制備弱毒疫苗,控制了馬傳貧的發生和流行。研制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除在我國廣泛使用并獲得良好效果外,還推廣到歐亞等多個國家,為這些國家豬瘟的控制和消滅發揮了關鍵作用。針對馬傳貧、豬腸胃炎、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布病等我國主要畜禽的重要疫病,揭示其致病機理、流行和免疫逃逸等機制,研制出多種診斷試劑以及H5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牛泰勒焦蟲病裂殖體膠凍細胞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羊痘雞胚化弱毒疫苗、羊流產衣原體滅活苗、禽流感與新城疫重組二聯活疫苗等免疫疫苗;創制喹烯酮、痢菌凈、靜松靈、奶牛衣原體病滅活疫苗等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一類新獸藥及原料藥;針對球蟲病、囊蟲病等重要疫病,研制了地克珠利、囊蟲丸等特效藥物;針對血吸蟲病、豬繁殖呼吸綜合征等建立系列防控模式,為我國主要畜禽疫病的診斷、預防、控制等提供了有力支撐,重要畜禽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
系統研究了雙低油菜生理與生育特性及品質影響因素,建立了雙低油菜產前良種繁育、產中保優栽培生產技術體系;創建了適于雙低油菜加工、收購、生產、貿易、科研、良種繁中使用的芥酸、硫甙速測技術,解決了雙低油菜產業發展中質量控制一系列復雜技術難題。發現了黃曲霉素分子免疫活性位點及對抗體親和力的靶向誘導效應,創制出單克隆抗體、基因重組抗體和納米抗體等系列高靈敏、高特異性抗體,研制出系統配套的檢測技術與產品,構建了從抗體資料到檢測技術和污染控制的配套標準體系,攻克了黃曲霉素現場高靈敏檢測的世界性難題。針對農產品中化學性污染物的檢測存在的快速檢測產品品種不全、高通量多組分確證技術覆蓋面窄等問題,研發了基于酶抑制的農藥多殘留速測技術,創建了納米增敏仿生快速識別農產品中痕量物質的光學傳感篩查技術,免疫檢測增敏和復雜基質干擾控制技術,構建了18套農獸藥、違禁添加物等典型化學污染物的確證檢測技術體系,對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進步、保障消費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