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如何振興中國大豆(名家特遞(39))
【副標題】
【日期】2004.02.13
【版次】第十一版
【版名】教育·科技·衛生·環境
【作者】
【主要內容】
王連錚
●大豆原產于中國,世界衛生組織將大豆蛋白定為甲級蛋白
●我國大豆單產低、總產不足,專用品種推廣需加快,科研和技術推廣有待加強
●選育優質大豆品種,提高單產,適當擴大面積,促進大豆產業化
王連錚,我國著名大豆育種專家。1930年10月生于遼寧海城。1954年畢業于東北農業大學。1960—1962年赴莫斯科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學習深造。1988年被蘇聯農科院、1992年被俄羅斯農科院選為院士;1994年被印度農科院選為院士。歷任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農學會副會長。現任中國種子協會理事長、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理事長。著作和合著《大豆遺傳育種學》、《溫飽十億人》等并撰寫論文、文章160多篇。
世界各國的學者均承認,大豆原產于中國。司馬遷編的《史記》頭一篇《五帝本紀》中寫道:“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鄭玄曰:“五種,黍稷菽麥稻也。”我國最早一部詩歌集《詩經》多次提到菽(即大豆)《詩經·小雅·小宛》中指出:“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采菽采菽,筐之莒之”。《詩經·豳風·七月》中指出:“七月亨葵及菽”豳風產生的年代為西周初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詩經》來看,我國栽培大豆已有2500—3000年的歷史。從《史記·五帝本紀》來看,我國栽培大豆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朱熹也有詩作來描述大豆:“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豆腐的制作技術始于漢代,以后大豆加工業逐步發展,大豆的用量也逐步增加,1804年才引入美國。
世界衛生組織將大豆蛋白定為甲級蛋白。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將一些大豆食品定為保健食品,因而大豆食品發展很快,可以說大豆食品已經風靡全球,也并不為過。同時,各國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企業對大豆的生理功能和保健作用作了深入的研究。有關專家報道,大豆異黃酮和皂甙有防癌作用,大豆低聚糖有促進腸胃中雙歧桿菌發育的作用,大豆磷脂可以作為乳化劑,乳化血管中的膽固醇,由上述可以看出,大豆的作用不能忽視。
正是由于大豆的重要,各國對發展大豆生產、大豆加工和大豆科研均給以很大的關注。過去11年,世界大豆的總產量增加了74.2%,面積增加了43.97%。
建國以來,我國的大豆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2002年大豆總產量達到1690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由于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農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等有關部門對大豆生產和科研增加了投入,2002年,我國大豆總產量和單產均突破了歷史最高水平。
由于加強了大豆科研工作,近10年國家審定和認定大豆品種89個。采用良種良法—綜合高產栽培技術獲得了畝產在200—250公斤大面積高產的地塊,各省市自治區推廣了一大批大豆優質高產品種,大豆栽培技術和生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雖然我們在大豆生產上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還滿足不了社會對大豆的需要。這是因為,養殖業(包括畜牧業和水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蛋白飼料,一般蛋白飼料約占飼料的20%—25%,我國飼料的產量已達8000萬噸,以蛋白飼料占20%計算,需要1600萬噸豆粕。我國消費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漿等需要大豆600萬—700萬噸;近年來,我國大豆加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加工能力達幾千萬噸,這樣,我國大豆的總消費量約為2700萬噸左右,而我國大豆總產量才1600萬—1700萬噸。因此,不得不進口一些大豆,以滿足大豆加工業的需要。
我國大豆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大豆單產低、總產不足、專用品種推廣需加快、對大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大豆加工能力上的過快,大豆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有待加強等。為了滿足日益增長對大豆的需要,建議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強大豆科學技術研究,不斷選育優質高產多抗性大豆品種,實行專品種生產,采用良種良法,以滿足生產的需要。近幾年,全國推廣了幾十個優質高產大豆良種,顯著改善了大豆的品質,提高了大豆的產量。
2.千方百計提高大豆單產,提高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農民種植什么作物主要根據效益來決定。現在有一些地區大豆畝產達到200公斤以上,個別地方達250公斤,由于效益好,在這些地方,農民愿意種植大豆。他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大力推廣有效的增產技術。
3.適當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以增加大豆總產。目前我國大豆種植面積為1.4億畝(900萬公頃),在調整作物結構時,應適當增加大豆的種植面積,特別是黃淮海地區,過去曾達到過9000萬畝,而現在只有4000多萬畝。該地區中部和南部以高蛋白品種為主,北部以高油大豆為主。長江以南地區也可多種一些大豆。
4.建議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扶持大豆生產,擴大對高油大豆良種推廣的扶持并增加對黃淮海地區高蛋白高產大豆良種推廣的扶持。進一步加大對大豆科研、原良種繁殖和新技術推廣的支持力度,以便提高大豆產量,增加效益。
5.發展訂單農業,強化期貨市場,促進大豆產業化。
6.加強對進口大豆的管理,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以便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我國每年進口的大豆達1000多萬噸,其中也有轉基因大豆。部分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持保留態度,因此,應對轉基因食品加以標識,以便消費者自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