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視角】為了百姓過上“梨想”生活
為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要求,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堅持“脫貧攻堅主戰場在哪里,專家團隊就到哪里”,強化使命擔當和責任意識,不斷加大科技扶貧工作力度。2019年,研究所選派掛職干部4名,派出專家幫扶團隊20余個,與30多個貧困縣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全年約60多名科研人員投身科技扶貧一線,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其中,梨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榮獲2019年度中國農業科學院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先進集體。
梨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與河南省寧陵縣深入結對幫扶,助力寧陵脫貧攻堅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發揮優勢 助力寧陵酥梨產業轉型升級
針對20余萬畝寧陵酥梨產業中存在的問題,鄭果所不斷推進與寧陵縣政府合作,2018年共建寧陵酥梨試驗站。提出了“一穩定兩提高”的優化品種結構方案、“三轉四化”的優化栽培制度方案;制定了《綠色食品寧陵酥梨生產技術規程》,通過綠色提質增效技術的示范推廣,經全國專家鑒評,寧陵酥梨平均可固達12.3%,最高14%,高于全國水平,在鄭州超市價格高于同類產品2.7倍。并協同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開展梨園套種油菜示范推廣,達到潔白的梨花與金黃的油菜花同時綻放,吸引游客;幼苗期采摘菜薹,增加收入;花后旋耕沃土,培肥地力;協同鄭果所草莓團隊,大棚種植草莓,梨花期草莓成熟—觀梨花采草莓,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創制了“科研院所+地方政府+試驗站+龍頭企業+果農”五位一體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建立了高標準示范園100畝,定植苗木1300株,引進中梨1號、紅香酥、玉香蜜、玉香美等新品種(系)140個,解決了品種單一問題,延長了鮮果供應期,并且貯備一批新種質。集成新技術新模式30余項,開展綠色提質增效示范與推廣,通過申報修購項目完成了田間道路、塑料大棚、肥水一體化等基礎建設,購置10余部果園機械;打造了集品種培育、成果轉化、技術示范、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科普教育和觀光旅游等“七位一體”的國際一流試驗站,輻射帶動區域產業發展。
深入基層 為寧陵酥梨產業發展把脈問診
國家梨體系首席科學家張紹鈴教授帶領17人先后到寧陵調研,開展交流活動,11人受聘為寧陵特聘專家。組織召開“寧陵縣優質酥梨品鑒暨綠色發展研討會”“小型機械與新型肥料地頭展”“第二屆全國梨產業發展研討會”等,來自全國代表260余人參會,26人作交流報告,為寧陵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鄭果所專家為寧陵酥梨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產量質量大幅度提高,經濟收入大幅度上升,家家有樓房,戶戶有存款,許多家庭有了小轎車,通過電商渠道把寧陵酥梨銷往全國各地。走進萬頃梨園,偶遇一顆百年老梨樹,據傳,其栽植于道光年間,至今仍枝葉繁茂,蒼勁有力。守園老人告訴我們, 自己種植十畝梨園,年產10萬余斤,可以自行采摘,也可成箱批售。
搭建平臺 為寧陵酥梨產業提供科技支撐
進入新世紀,鄭果所與寧陵縣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四良八方”技術模式日益成熟,示范新技術30項,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90%以上;通過高接換種,優化了品種結構;通過樹形改造,提高了果品質量。舉辦技術培訓及田間指導上百場,培訓梨農1萬多人次,發放資料10萬多份,培養了一批新型果農。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集成示范推廣,畝減少生產成本近千元,優質果率提高10%,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經濟效益提高15%。
梨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育成梨新品種30余個、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10項,大大豐富了寧陵梨果市場。目前,寧陵縣梨樹已發展到22萬畝,總產量達到6.5億公斤,產值超過10億元,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生態環境也得到極大改善。
傳播技術 為寧陵酥梨產業培養鄉土人才
面向寧陵貧困鄉(鎮)、貧困村,重點對接寧陵酥梨試驗站、商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商丘農業科技園區四基地、趙村鄉明昌專業種植合作社、趙村鄉宏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黃崗鎮蜜香梨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受援單位,積極開展集中培訓、田間指導、電話微信咨詢等活動,培養鄉土科技人才和新型農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自服務團成立以來,前往寧陵25次,現場服務的人數和天數累積77人天;組織舉辦大型技術培訓4場次,受益果農1500余人次,培養一批鄉土科技人才和新型農民,其中3人參加了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舉辦的“農業人才高新技術講習班”。同時,我們為金橋酥梨專業合作社申報綠色食品認證提供咨詢,使其順利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
一批科技示范戶,農村科技能人不斷涌現,他們聯手發起成立了寧陵縣果業商會,聯系了一大批梨樹管理者和經銷商,成為寧陵縣群眾組織的果樹生產核心機構。他們部分為當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結對幫扶 為寧陵脫貧攻堅增磚添瓦
通過結對幫扶寧陵縣石橋鎮劉花橋村、石橋鎮周樓村、石橋鎮石橋集、趙村鄉趙村集,指導建設示范基地17000畝,受益人數4500人,為當地新增就業崗位60個,帶動農民人數60人,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270戶,帶動相關產業增加經濟效益2800萬元。協助寧陵縣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并名列河南前茅。
今天的寧陵放眼望去,沙荒已變綠洲,優美的環境,宜居的生態,可賞萬頃梨花,觀萬頃果園,品寧陵酥梨,喝甘甜之水,享長壽之地,過“梨想”生活。
勇立新時代,梨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幫扶寧陵縣的先進事跡成為鄭果所“寧陵精神”在新時代的具體表現。鄭果所專家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為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持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