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在致研討會的賀信中指出,保障食物安全與營養改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任務,是關系民生福祉的大事,始終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關切,受到全球民眾的高度關心,受到各類國際組織的高度關注。當前,全球糧食等主要食物產量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食物安全和營養改善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影響因素更加復雜多變。解決好這一問題,既需要各國從實際出發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也需要加強各領域的國際合作。從現在到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居民食物結構迅速變化和營養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時期,對食物生產、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大力促進食物消費、營養、生產協調發展,引導食物與營養結構優化,推動現代食物產業發展,加快形成合理膳食模式。不僅要確保人民吃得飽,還要使人民吃得安全、吃得科學、吃得好,不斷增進人民的健康水平。回副總理強調,中國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組織召開這次國際研討會,全面分析全球食物發展與營養改善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深入交流經驗,很有必要、很有意義。
姜春云在講話中指出,“民以食為天”,食物安全和居民營養是天大的事情。糧食安全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營養改善是國民生活質量提升的根本要求。當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進程中,同時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和控制污染、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等多重壓力。解決上述食物與營養問題,還需要進行長期艱巨的努力。未來中國全面推動食物與營養事業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營養與生產協調發展,堅持食物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并重,堅持科學引導和措施干預相結合,促進食物與營養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優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按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要求,積極防治環境污染,從源頭抓起,有效解決食物質量安全問題。
萬寶瑞全面介紹了近10年來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的成就、存在的問題,剖析了未來10年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指出了全面小康社會時期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的目標、任務與政策建議等。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分析了健康、食品安全和社會保障的聯系,介紹了國際食物與營養的最新進展;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報告認為,通過適宜的食物與營養干預,有利于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美國、德國、芬蘭、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泰國、巴西、烏干達等國的代表,分別介紹了各國食物發展與營養改善的最新進展、主要做法與經驗等。
經過充分研討,國內外與會代表認為,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食物與營養領域的國際合作將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普遍需求,特別是在食物與營養管理、政策、科技等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尤為迫切,通過研討形成了四個方面的合作意向:一是建立專門的國際食物與營養信息共享體系,進行常態化的信息交流;二是開展食物與營養領域的合作研究與調研;三是定期進行會議研討;四是開展專業人員的互派學習和培訓等。
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是根據國務院頒布的《九十年代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綱要》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由農業、食物、營養、衛生、經濟、貿易等領域的有關專家組成的議事咨詢機構,于1993年6月13日正式成立。經農業部、衛生部協商,并經國務院領導同志批準,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掛靠農業部,由其負責同有關部委的工作聯系。咨詢委員會辦公室設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負責咨詢委員會日常工作。第三屆咨詢委員會成員53名。其中總顧問1名,顧問10名,名譽主任1名,名譽副主任1名,主任1名,副主任9名,委員23名,秘書長1名(兼),副秘書長7名。

“食物與營養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姜春云在會上講話

萬寶瑞作報告

翟虎渠出席會議

FAO代表在會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