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所按照“統籌設計、全面啟動、積極推進、重點突破”的總體思路,加大改革力度,積極探索轉為企業后人、財、物管理新模式,科研、開發、行政后勤管理新思路,努力推進全面改革。年內初步建立起現代科技型企業框架,并完成工商注冊工作。
一、以“疫苗、制藥、飼料”為主導產品,全面加強支柱產業建設
對現有13個科技開發實體進行整合、重組。重點進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建設,組建大型科技企業集團。
(一)組建生物制品公司。以經濟動物疫病研究室和疫苗中試車間為基礎,瞄準國內特種經濟動物疫病防治市場,以疫苗、診斷液為主導產品,在組織專人進行生物制品質量認證基礎上,擴大生產規模,加大營銷力度,提高產品競爭能力。
(二)組建制藥股份公司。整合吉林省重點科研項目“吉林省中藥材種植、養殖技術研究室”與原特研制藥廠有形、無形資產,組建新的制藥廠。完成制藥廠GMP車間建設及認證工作,對原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組建“特藥業股份公司”,改變營銷方式,改進產品劑型,擴大市場占有率,將制藥廠做大做強。
(三)組建以特種飼料為主,毛皮動物養殖為輔的特種動物飼料及養殖公司。增加投入,擴大經營項目,形成特產所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它經濟實體按照市場需求,撤并虧損或經營項目雷同的實體,以租賃、承包、股份制等多種方式經營。最終形成以三大支柱產業為主,其它五個實體為輔的企業運作模式,達到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效益優先、分配合理、管理規范的目標。
二、組建特產科技創新中心
對全所現有科研隊伍、科技資源進行整合,保留一支30—50人的精干科研隊伍。主要從事原始創新與新技術、新產品研究開發,成為全所轉企后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一是撤銷現有研究室建制,試行以課題組為單位的課題組長負責制。二是進行科研試點,在人、財、物等方面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完成部分課題的全成本核算工作。三是規范現有科研中試產品開發行為,探索科研人員帶成果領辦小公司。
三、按“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經營”模式,組建后勤物業管理公司
完成小后勤大服務的工作目標,逐步使全所后勤服務社會化、企業化。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