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第二屆中國烤鴨產業高峰論壇暨肉鴨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現場觀摩會在河北獻縣召開。會議旨在進一步推進我國烤鴨產業和肉鴨養殖綠色發展,發揮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科技引領作用。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出席會議并講話。
“肉鴨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是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由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侯水生研究員牽頭,組織全院5個相關研究所的9個創新團隊、地方科技院所和相關企業開展聯合攻關。項目推廣培育的肉脂型烤鴨專用品種——Z型北京鴨,在自由采食條件下,皮脂率達到35%以上,達到高端烤鴨的品質要求,完全終止了“填鴨”飼養模式。項目集成創新了肉鴨“上網下床+異位發酵糞污處理”等技術,實現了肉鴨養殖由“水養”到“旱養”的全面轉型升級;研究制定了標準化的肉鴨飼料配制技術,實現了精細飼喂,保障了肉鴨健康和食品安全,從源頭上實現減排;集成創新了旱養條件下的排泄物異位發酵技術,減少了肉鴨養殖污染。
唐華俊指出,該項目立足我國肉鴨產業發展的戰略需求和現階段技術瓶頸,圍繞品種培育、綠色養殖、生物安全、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領域協同攻關、集成創新,成功培育和推廣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白羽肉鴨新品種,構建了行之有效的肉鴨綠色發展綜合技術模式,實現從“水養”到“旱養”的顛覆性創新、從“填鴨”到“免填”的革命性突破,樹立了科研院所與企業產學研合作的良好典范,在多個省份進行示范推廣,建立了7個示范基地,覆蓋肉鴨養殖規模超過10億只,促進了地方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
唐華俊強調,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兩個一流”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產業、因地制宜,把成果供給、技術集成、推廣應用結合起來,形成“模塊化”、可復制、可推廣的一體化生產模式,真正變“研學產”為“產學研”;構建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肉鴨生產技術體系,既提高效率,又保證質量;要以項目為紐帶,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肉鴨綠色發展技術示范網絡,切實發揮農業科研國家隊的作用,為區域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撐。
會議由中國農科院牧醫所所長秦玉昌主持。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段玲玲,滄州市獻縣有關領導,院辦公室、科技局、成果轉化局等領導和專家,肉鴨養殖戶、企業技術骨干、中國烹飪協會成員、產業鏈消費者等近600人參加會議。(通訊員 高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