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26日,由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辦、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和中國疾控中心營養健康所等6家單位承辦的“食物與營養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駐華、駐朝代表文森特·馬丁,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梅旭榮等出席開幕式。會議得到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支持。
此次食物與營養國際研討會,立足全球視野,通過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分享食物與營養科技發展和政策創新的國際經驗,展示中國營養健康型農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客觀分析中國食物與營養轉型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科學辨識新機遇、新要求及主要矛盾,超前謀劃中國食物營養轉型發展的路徑策略,為推動食物與營養事業健康發展、提高全國居民營養健康水平提供高質量智庫支撐。
唐華俊指出,七十年來,中國始終把人民吃飽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經過不懈努力,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飽”,再到“吃好”的歷史性轉變,依靠自身力量端牢了自己的飯碗。在供給方式出現根本性轉變和營養型農業加快發展的今天,尤其要關注國民健康、食物消費、農產品生產流通及其科技支撐中出現的新挑戰。
唐華俊充分肯定了近年來我院食物營養學科建設發展以及在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宏觀決策、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他強調,要以新一部食物營養綱要編制為契機,繼續統籌相關力量,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國內外合作,加快食物營養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全球食物營養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要高度重視、集思廣益,以國際化視野做好綱要研究編制工作,為中國今后15年國民食物營養與健康描繪新的藍圖獻計獻策,為全球解決零饑餓和營養不良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會議特邀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梅旭榮、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樊勝根、糧農組織營養和糧食系統司司長安娜·拉蒂、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巴里·波普金、糧農組織羅馬農業發展經濟司副司長馬可·桑切斯·坎蒂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等來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美國、日本、韓國、越南和中國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
食物營養所所長王加啟主持開幕式。會議由中國農科院國際合作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北京大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標準質量中心等9家單位協辦。(通訊員 徐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