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1月20日電(記者董峻、喻菲)番茄為何失去了“小時候的味道”?水稻“自私基因”如何挑戰經典的孟德爾遺傳定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又是怎樣快速進化的?由中國科學家進行的多項農業科學理論研究已獲突破。20日,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揭秘”了這些重大科研新成果。
在南京舉行的2019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張合成集中介紹了代表我國最新農業科技前沿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的10項基礎研究:構建多重組學體系找回失落的番茄風味、發現挑戰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水稻自私基因、發現兼具提高產量與稻瘟病抗性的水稻基因、發現兼顧產量與氮肥高效利用的關鍵基因、3000份水稻基因組變異研究開啟“后基因組時代的水稻設計育種”“解碼”陸地棉纖維品質和產量的遺傳秘密、揭示亞洲棉在我國從南到北的分子演化規律、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快速進化及其成功防控、揭示可轉移性黏菌素耐藥基因如何污染人類食物鏈、發現植物防衛免疫通路新機制。
“沒有長期穩定的基礎研究,就不可能出現突破性、顛覆性的創新成果。”張合成說,“農業科學重大基礎研究的突破,是驅動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的原動力。這些重大科學進展就是我國農業科技趕超世界前沿的‘領頭羊’。”
在這次論壇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表示,隨著世界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和交叉融合技術對農業農村發展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廣泛和深刻,要面向國際前沿加強前瞻布局,著力突破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力爭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戰略制高點,牢牢把握未來我國農業發展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