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夏糧豐收的麥田守望者
受去年冀魯豫陜晉五省罕見秋汛的影響,今年的夏糧生產面臨很大困難,冬小麥晚播面積1.1億畝,比往年正常情況晚了半個月左右。“盡管冬前小麥生產形勢總體不太樂觀,一二類苗減少近一半,但今年奪取小麥豐收仍然有基礎、有條件,要堅定信心和決心!”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栽培專家趙廣才介紹說,雖已年過七旬,但他依然奔走在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民生賴之以興,學問賴之以成,人才賴之以強”,這是趙廣才始終恪守的科研準則。“我入黨47年了,只要組織需要,我會一直工作下去。”
沖鋒在前 為保豐收盡心竭力
“我們每年都開展小麥晚播試驗,這是去年10月中旬寒露時正常播種的小麥,后面依次是霜降、立冬和小雪時節播種的,前后相差了1個半月,這是還沒發芽的‘土里捂’,那邊是只長出一片葉的‘一根針’……”初春時節,一叢叢小麥在試驗田里努力生長,趙廣才在料峭寒風中向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的領導和同志們詳細介紹著。
除了做好田間試驗,趙廣才為生產一線做了大量技術服務工作。2月13日,趙廣才剛剛參加完全國春季農業生產暨加強冬小麥田間管理工作會議,在回京的火車上又接到了主講《春耕大師課》直播課的新任務。凌晨3點半到家,他顧不上多休息,第二天就抓緊準備材料,連續講了兩場直播課,點擊量累計突破120萬人次,觀眾紛紛留言,表達感激和欽佩之情。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使趙廣才成為電視臺和網絡直播課競相邀請的科技“網紅”,他不厭其煩地把小麥綠色高產高效管理技術一遍遍地講解,耐心細致地解答各種問題。
今年是趙廣才從事小麥栽培研究的第43年,對于今年的小麥生產他從“政策好、天幫忙、人努力”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針對保證耕地面積和農資上漲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可謂政策好;去年的秋汛提升了土壤墑情,今年的降雨降雪和積溫增長對小麥生長十分有利,可謂天幫忙;小麥的生長期有250多天,一大批科研人員、種植大戶參加‘科技壯苗’‘促弱轉壯’等系列行動,為夏糧豐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可謂人努力!”趙廣才如數家珍地介紹當前情況,“經過前期努力,小麥苗情已經接近常年同期。”
針對下一步的小麥生產,趙廣才總結了32字順口溜:鋤劃鎮壓,促苗早發;肥水運籌,促穗增粒;防病蟲草,保苗健康;一噴三防,促粒增重。懷揣著“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美好心愿,趙廣才和同事們始終密切關注苗情,不獲豐收絕不收兵。
潛心鉆研 為了農民依靠農民
“趙老師,我今年種了幾百畝的中麥89,但是現在出現了小部分黑芒,這是咋回事?”在去往農場基地的高鐵上,趙廣才接到了農戶的咨詢電話。唐詩云“田家少閑月”,生產季節趙廣才會不斷收到農民朋友的各種技術咨詢,他常說“我有義務把我所知道的科技知識傳授給那些需要的農民,他們的知識需求,就是我們的工作”。
“趙老師是我最尊敬、對我幫助最大的專家,我的所有成就都是趙老師幫助的成果,我永遠感激趙老師。”河北趙縣徐家寨村村民李素敏談起趙廣才對自己的幫助十分激動,“趙老師對于田間管理可以說無所不知,他講解的技術讓人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受益終生,我們一直努力學習也是不愿意辜負他的期望。”李素敏與趙廣才結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友誼。趙廣才悉心傳教,將先進的種植技術傾囊相授,并進行跟蹤指導。李素敏勤奮好學、踏實肯干,不僅自身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提高了,還熱心幫助周邊農戶解決生產問題,帶動大家增產增收,因此被評為“全國十佳農民”。他倆成了名副其實的“結對子”,農業科技實現了“頂天立地”。
多年來,趙廣才的足跡踏遍了小麥種植區的所有省份,年均出差時間在180天以上;他帶領團隊從農業生產實踐中尋找科研選題,研發出一系列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新技術,又將這些成果和技術送回田間地頭。趙廣才的學生、青年專家常旭虹說,“農民問的很多問題涉及育種、化肥、農藥、農機、氣象等各個方面,趙老師經常教導我們不要畏難,因為這些問題正是鞭策我們不斷學習的動力。”
多年的科研生活,讓趙廣才收獲了一片片金黃的“麥田”。他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各類科技獎1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9項,主持選育審定小麥品種4個;他主編的《優質專用小麥生產關鍵技術百問百答》榮獲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至今已經再版4次。2011年,趙廣才被國務院評為“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但他最看重的“麥田”來自農民朋友,“農業是國家的根基,農業科研工作者就是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農民的豐收才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甘為人梯 傳承發揚農科精神
“由于去年的極端天氣,開春以來我們所22名科研人員與全院180余名專家一起下沉到一線,劉錄祥副所長牽頭組建了顧問專家組、帶隊去了河北,張勇去河南,常旭虹帶隊去陜西,肖永貴帶隊去江蘇,謝永盾帶隊去安徽,吳存祥帶隊去湖北,李從鋒去山東……大家全力以赴協助地方抓好春季田間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趙廣才對后輩們取得的成績感到由衷的欣慰,并在背后給予最大的支持。“作為一名老黨員、老支部書記,趙老師總是教育我們年輕黨員要堅定黨性,凡事要身先士卒、無私奉獻。”助手陶志強說,“他的郵箱密碼是公開的,里面大量的技術服務資料都與我們共享,他時常告誡我們,無論是在田間、講臺還是面對媒體,都一定要有理有據、實事求是。”
“農業科研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年輕的科研工作者要熱愛自己的事業,心里要裝著農民。”多年來,趙廣才培養了30多名研究生,他經常教育學生要胸懷祖國、潛心科研。“作風上要嚴肅、嚴格、嚴謹,行動上要勤動腦、勤動手、勤動筆,要尊重前人的研究,遵循科研的規律。”古稀之年的趙廣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經驗和成果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年輕人。“黨和國家培養我多年,我真誠希望青年們都能青出于藍勝于藍,我要和他們一起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貢獻。”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