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院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提升實驗室運轉效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由我院組織召開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工作研討會,于2008年11月27日上午在我院隆重舉行。農業部科教司王衍亮巡視員、科技部基礎司葉玉江副司長、農業部科教司楊禮勝處長、趙耀輝副調研員應邀出席了會議。劉旭副院長受翟虎渠院長的委托作了題為“狠抓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大幅度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主題報告。來自我院34個研究所的所領導、三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實驗室秘書(科研處處長)等140人參加了會議。
劉旭副院長在報告中,強調了重點實驗室的地位和作用,系統闡述了重點實驗室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鏈條支撐體系中處于基礎和核心的地位,具有“綱”的屬性和“統領”的作用。經過50年的建設和發展,我院重點實驗室工作得到較大發展。目前,已經建設植物病蟲害生物學、獸醫生物技術、水稻生物學、動物營養學、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學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作物種質資源、動植物生物技術與遺傳育種、動植物生理營養與栽培飼養、有害生物防控、動物疾病、農產品安全與加工、農業資源環境和農業裝備與信息技術等12個領域建設了32個第五輪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評估并命名了52個首批院級重點實驗室,初步形成了國家、部門、院三級遞進支持的重點實驗室體系。
劉旭副院長指出,“十五”以來,我院按照學科、平臺、人才、團隊、項目五位一體的科學思維和戰略設計,狠抓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一是牢牢抓住學科建設,反復凝練學科建設思路、目標和方向,初步形成傳統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綜合學科并舉,農業科技基礎性工作、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高技術發展、重大技術攻關、技術集成示范與轉化并重,學科、平臺、人才、團隊、項目五位一體,面向現代農業、縱橫交叉、結構合理、門類齊全、重點突出的、具有中國農業科學院特色的現代農業學科發展體系。二是重點加強人才與創新團隊建設,形成了以杰出人才為主體的學科帶頭人隊伍和學科專業優勢明顯的人才梯隊,實驗室高密度地匯聚了我院農業科研的精華力量,組成具有優勢和特色的創新研究團隊。三是突出強化科研平臺建設,通過重點實驗室、野外臺站、農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的建設,我院步形成了科技創新、科技支撐和科技服務三類三級科技平臺體系。
劉旭副院長強調,盡管我院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還存在著重點實驗室與學科建設發展還不相適應,學科、專業之間重點實驗室發展不平衡,重點實驗室建設與 “三農”發展迫切的要求尚有差距,重點實驗室管理有待規范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他就今后進一步加強重點實驗室工作提出了六點要求:一是要根據學科體系布局和建設重點實驗室;二是要加強平臺與學科、人才、團隊、項目的結合;三是要強化重點實驗室在科技條件平臺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四是要要千方百計爭取重點實驗室立項,加速其升級進程;五是探索建立重點實驗室評估和考核體系,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保障重點實驗室的高效運轉;六是要大力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實現我院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管理、運行的國際化。
會議期間,還邀請農業部科教司、科技部基礎司領導分別講解國家和部級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并對依托我院建設的第五輪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和首批院重點實驗室進行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