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18年首批支持的8個重大產出科研選題之一“優質高效肉牛新品種培育”項目啟動會暨肉用西門塔爾牛育種聯合會成立大會在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舉行。農業農村部、全國畜牧總站、院科技管理局、牧醫所等領導及20家肉牛聯合育種科研單位與企業共計4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牧醫所副所長張軍民主持。
據項目首席專家牧醫所李俊雅研究員介紹,經過多年的雜交改良,我國肉牛單產水平有所提高,但肉牛業整體生產效率低、牛源緊張、育種群規模小、種群供種能力差、對外依存度高、育種技術體系落后等問題依然制約我國肉牛業持續發展。該選題針對肉牛業短板和優質高效的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通過建立肉牛數據收集和傳輸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研發全基因組選擇肉牛遺傳評估技術方法體系,發掘優質、高產等相關的新基因三個立足點,聯合國內主要肉牛育種單位進行協同創新。選題研發的集現代先進技術于一體的高效肉牛育種技術體系將推動占我國肉牛市場65%的肉用西門塔爾牛新品種選育,打破其供種依賴進口的局面,提高肉牛業生產效率,實現在肉牛育種技術體系和品種培育上的重大突破。
院科技局副局長文學就做好項目實施提出了4點要求:一是堅持目標導向、產出導向。項目設置的目的就是突破重大技術、產出標志性的大成果、產生重大社會影響。主持單位和首席科學家應全局統籌。二是發揮首席的統領作用。項目賦予首席很大的人財物和技術路線制定的權力,首席應發揮好組織、帶動、調配和監督的作用。三是加強實施進展的宣傳。中國農科院對成果示范推廣的宣傳非常重視,項目組應在執行過程中對取得的重要成果進行宣傳。四是做好績效考評??萍季謱⒔討B監督管理機制,通過考評決定是否繼續支持。
下一步,項目首席專家將協同參加單位,以國家肉牛遺傳評估中心、國家畜禽改良研究中心等平臺為依托,堅持面向國家需求,圍繞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科技問題、短板領域,利用多領域先進技術開展以研究鏈條為主線的集成創新,力爭盡快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符合我國國情需求的肉用牛新品種,為保障國家動物種業安全,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作出貢獻。
會上,中國農科院科技局介紹了院重大產出科研選題的背景、產生過程以及項目實施的管理要求。參會人員就工作重點、難點、成果產出、進度安排等進行了充分討論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