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紀實】我最大的愿望是用有限的知識給農民帶來豐收和喜悅
不忘初心——實施土壤消毒助農工程
曹坳程是我國土壤消毒領域的首席科學家,科技成果累累,學術理論與實踐,聞名中外。他常對別人講,“我熱愛這片土地,也熱愛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的人們,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用有限的知識給農民帶來豐收和喜悅”他還常說:“只有將研究的成果應用到田地里,切實幫助農民種好莊稼才是有意義的研究”。自脫貧攻堅任務下達以來,曹坳程就致力于采用土壤熏蒸技術解決農戶的種植難題。
素有“中國三七之鄉”之稱的云南省文山州地處祖國邊陲,是國家重點扶貧地區。然而多年來,在三七種植中存在輪作間隔周期過長、連作障礙嚴重等問題,已成為制約三七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直接影響當地脫貧攻堅的進程。自2015年起,曹坳程帶領協同攻關科研團隊,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建立起了一整套三七土傳病害綜合防控技術體系,將三七輪作間隔年限由原來的15~20年縮短到3~5年,有效解決了三七連作障礙的重大生產技術難題。當地中藥材種植企業應用該技術,已完成兩個生長周期共6年的應用,累積示范面積已達12000余畝。與新地種植相比,實現增產20%~30%。
山東省安丘市的“安丘大姜”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但生姜種植者曾飽受土傳病害的困擾。自2008年起,曹坳程團隊在安丘開始試驗推廣土壤熏蒸技術,引起了當地政府和企業的關注。土壤熏蒸后,大姜生長期農藥用量減少23.75%,平均增產35%,平均畝收入增加7500元。這一技術的推廣,給當地經濟注入活力,安丘出口農產品合格率100%,2017年安丘市蔬菜出口創匯6.5億美元,出口大姜總量居全國第一。
不畏艱難——走遍扶貧之路的坎坷崎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曹坳程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多次實地考察每一個幫扶縣,了解當地氣候、地形特點,診斷、鑒定當地經濟作物病蟲害,有針對性地“開出”每一個治病“藥方”。
云南省福貢縣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該縣地處滇西怒江大峽谷,道路崎嶇,交通不便。曹坳程和團隊成員下飛機后轉乘大巴車,一路顛簸,歷經13個小時,深夜才能到達福貢縣,第二天一早,顧不上休息,他們就下鄉了。該縣人口以傈僳族、怒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超過95%,地理、人文特點給曹坳程團隊的技術推廣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語言不通就請當地植保站人員翻譯;田地不平就一塊一塊地考察。草果種植陡坡地狹窄、濕滑,他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羊腸小道上,對草果病害進行現場預診斷和精準采樣,隨后和云南福貢植保站對接,制定了草果病害防治方案。兩年來,曹坳程帶領的科技幫扶團隊多次深入福貢縣考察草果生長情況,對果農進行專業技術指導。
眼里有光、心中有情,再崎嶇的道路也是一片坦途。曹坳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即使扶貧之路崎嶇,他依舊勇往直前。他帶領的團隊榮獲了中國農業科學院2018年度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并受邀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主辦的百千萬人才工程創新大講堂上作了交流分享。
不藏不掖——傾囊相授專業知識
自1997年開始曹坳程研究員肩負起中國淘汰甲基溴的使命,率先開展甲基溴替代品研究。經過二十多年的潛心鉆研和摸索,團隊篩選出了一大批替代技術和產品,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土壤消毒技術體系。為廣泛普及土壤熏蒸消毒技術,提高科學種田水平,曹坳程多方協調終于促成了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與安丘市政府簽訂“農業科技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安丘科研培訓基地”。他開設了“田間課堂”,每一次培訓,曹坳程從土壤到種植,從技術應用到全程管理,從國外先進經驗到我國適應技術,深入淺出,以實物和現場為例講解透徹,易懂實用,簡便科學。農民聚精會神,認真聽課。他平時工作忙,培訓會一般在周末進行。有時早上8點多下飛機,直達講課會場。這個縣講完,再到下一個市講,下午再開現場觀摩會,晚上又回到北京,常年無休,連軸工作。5年來,他通過“田間課堂”不辭辛苦為農民授課,僅在濰坊市就舉辦各類培訓會、現場觀摩會126場次,培訓農民30000多人次、專業技術人員400多名,解答農民生產技術難題15000多人次。
不辭辛苦——扎根田間地頭甘愿奉獻
曹坳程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在了土壤熏蒸事業上,他的愿望就是讓土壤熏蒸技術走出實驗室,走向田間,造福農民。他說:“農民是真正的老師,從農民那里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我理應為他們服務,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他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田間度過的,試驗田就是他的辦公室。在團隊開展田間試驗時,他也一起挖溝、打藥、覆膜。他與農民長時間交流,耐心、細致地了解和解答農民生產中遇到的問題。甚至春節假期他也深入農戶田間地頭,查看土壤熏蒸使用效果,解決作物種植問題,交流種植經驗。農民地里出現新的問題,他都會親自采集土壤回北京化驗,弄清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再與農民一起進行田間試驗。
他的手機通訊錄保存著五六百個農民電話,山東、河北、遼寧、吉林、內蒙古、天津、重慶、四川、云南,曹坳程的農民朋友“遍天下”。因為熱愛,所以甘愿奉獻。他是真的把農民的事,當作自己事業的一部分,把科技扶貧落到了實處。(通訊員 歐陽燦彬)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