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牢記“國家隊”的職責和使命,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的指示精神,瞄準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把實施和推進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政策設計,年初在江西婺源召開了全院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會議,研究部署了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的目標、任務、舉措等,重點啟動實施了江蘇東海、河南蘭考、江西婺源、四川邛崍等4個示范縣的建設工作,全院18個單位、25個專家團隊投身示范縣建設第一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開局良好。
加強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 探索示范縣建設新模式新樣板
強化頂層設計。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實施方案》,制定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規劃(2018-203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大行動方案(2018-2022年)》等,指導今后一段時期全院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以示范縣建設為重點,按照院縣共建、以縣為主的原則,將示范縣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農業高新技術集聚園、先行先試試驗田、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全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中國農科院的智慧和樣板。
加強組織領導。院里專門成立了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唐華俊院長和張合成書記任雙組長,院機關相關部門及相關研究所負責人為成員,加強組織領導和頂層謀劃。
建立3+N協同工作機制。每個示范縣建設工作由1名院領導牽頭、1個院機關部門協調、1個研究所牽頭組織實施,其它相關所及其相應的團隊積極參與和配合,協同示范縣所在地省市級農業科教單位,建立聯合攻關和共建的產學研協同工作機制。
建立掛職交流制度。在示范縣派出掛職干部或蹲點專家,作為橋梁和紐帶,同時接收示范縣有關管理人員來中國農科院進修培訓。
建立績效考評制度。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納入院所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在職稱評審、先進評選等相關評優評先工作方面予以優先考慮。
加強技術集成和示范應用 示范縣建設成效初顯
開展戰略咨詢,謀劃發展規劃。充分發揮中國農科院專家學者智力優勢,開展戰略咨詢,唐華俊院長等領導到邛崍示范縣調研時,提出要打造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的“天府樣板”,中國農科院先后組織專家編制完成《邛崍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實施方案》《蘭考果菜花三產融合發展工程工作計劃》《婺源縣農業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東海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等,高標準高起點做好示范縣頂層設計。
加強調研指導,凝練主導產業。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先后組織全院10余個研究所200余名專家學者多次赴示范縣開展調研和指導,凝練主導產業與發展重點,著力提升示范縣產業發展質量。提出打造蘭考“蜜瓜、蜜桃、蜜薯、奶山羊”即“三蜜一奶”特色農業品牌戰略;在婺源實施“四個一”工程,即建立一個農旅研究院、打造一個油菜博物館、實現一種四季油菜花海模式,發展一個油菜花產業鏈;在邛崍發展種業、蔬菜、油料、茶葉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優勢產業提升工程;在東海重點發展糧食、蔬菜、花卉、果樹等特色優勢產業。
強化示范引領,集成應用關鍵技術。在婺源建立了5個農旅結合科普示范基地,集成10余項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首次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成功實現亞熱帶低海拔區秋季景觀油菜花海的打造,當年實現景區收入同比翻番,工作成效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和上饒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中國日報、農民日報、鳳凰網等多家權威媒體進行報道,引領了一股全國秋季油菜花賞花熱潮;在蘭考示范了適宜觀光采摘桃、甜瓜、番茄、黃瓜新品種,集成了“一優二改三減四提高”技術模式;在邛崍示范鄉村生活污水治理與廁所革命一體化技術,著力推進美麗鄉村高品位建設;在東海建設智慧農業展示示范園,引進蔬菜新品種50個、觀賞花卉品種6個。
加強技術培訓,提升內生發展動力。培養“一懂兩愛”農業經營者隊伍,先后在4個示范縣及杭州、三亞等地舉辦了“東海縣農村電商示范培育高級培訓班”“蘭考縣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果樹技術培訓會”“邛崍市鄉村振興培訓班”等各類培訓班9期,對來自各示范縣農村局、各鄉鎮干部及新型經營主體等2200余人次進行了培訓,受到廣泛好評,為示范縣建設提供智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