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尚有一行來我院參觀考察,就了解我院科技體制改革與發展,加強與我院的科技合作等問題與屈冬玉副院長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
屈副院長首先對甘肅省農科院一行的到訪表示歡迎。他說,翟院長來到我院的4年是我院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院黨組適時提出了“三個中心、一個基地”建設戰略目標,經過幾年的努力,我院工作有了很大的進步,全院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在人才隊伍建設上于2002年啟動“杰出人才工程”,至今招聘了三批共179名杰出人才,其中一級崗位杰出人才42人,二級崗位杰出人才137人。通過“杰出人才”的引進,進一步優化了人才結構,壯大了科技創新隊伍。目前我院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中45歲以下的占到了61%,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達到了44%,人才隊伍的年齡、學歷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2003年我院被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工作單位”。在杰出人才的帶動下,院農業科研工作呈現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在條件建設工作上,近年來我院狠抓條件建設,大力改造院屬研究所的環境條件和實驗條件。許多以前條件極差的京外研究所科研條件、設施條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關于研究生培養工作,屈副院長說,翟院長來到我院以后,十分重視研究生教育工作,研究生培養有了長足的發展,研究生院的辦學條件也有了極大的改善。目前我院在校研究生1000多人,碩士學位授權專業37個,博士學位授權專業26個,涉及農學、工學、理學和管理學4個門類,16個一級學科。在建設“高層次科研人才的培養基地”戰略目標的指導下,我院十分重視青年科學家的培養,為提高我國青年科學家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影響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關于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構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屈副院長說,我們希望用五到十年時間,逐步在全國各大農業生態區域,建設區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并根據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發展布局,依托優勢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產業帶,設立農業科技試驗站,最終構建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區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農業科技試驗站為核心內涵,建立布局結構合理、區域分工明確、優勢資源互補、科研開發與科技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宋尚有說,這次來中國農科院的主要任務是拜訪和學習。積極構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是深化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舉措。作為位居西北以旱作農業研究為特色的甘肅省農科院,要積極參與建設區域創新中心的建設。甘肅省地域廣闊,氣候類型多樣,農業類型復雜,最突出的特色是旱作農業。經過近些年的發展,甘肅省以河西地區為主的旱作制種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以玉米種子生產為例,河西地區生產的玉米種子發芽率達95%以上,2004年制種面積超過100萬畝。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甘肅省農科院要積極向中國農科院等兄弟院學習,立足實際,轉變機制,優化組合,切實推動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向前發展。他說,積極推進甘肅省農科院與中國農科院科技合作,不僅符合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的要求,也有利于鞏固甘肅省農業的基礎地位。另外,甘肅省農科院在馬鈴薯育種、區域農業等方面與中國農科院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合作的潛力很大,具有十分廣闊的合作前景。
馬鈴薯專家、副院長屈冬玉還針對在甘肅省推動建立“中國西北馬鈴薯育種研究中心”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尚有一行與屈冬玉副院長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進行座談
參加座談的我院屈冬玉副院長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
屈冬玉副院長就我院“三個中心、一個基地”建設戰略目標向來賓作了詳細介紹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尚有一行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尚有發表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