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8日至24日,由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承擔的“先進棉花收獲機械化技術及關鍵部件的引進”項目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市大西渠鎮進行了棉花機械化收獲試驗。江蘇宇成動力集團有限公司、新疆自治區農機推廣站、昌吉市農機推廣站、大西渠鎮農機管理站的專家及相關人員參加了試驗。試驗得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機局和昌吉市農機局領導的大力支持。
此次試驗的目的旨在了解引進的梳齒式采棉機在我國現行大密度、高產量的棉花種植模式下的工作狀況、適應能力及存在的問題。為研制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的棉花機械化收獲機具取得設計依據。試驗根據我國現行的棉花收獲機試驗標準進行,對機具的運行速度、采凈率及籽棉含雜率等均嚴格按照標準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目前梳齒式棉花收獲機其采凈率要高于摘錠式棉花收獲機,但含雜率主要是枝稈含量要高于摘錠式棉花收獲機。試驗中,對原引進樣機作部分改進后,含雜率由20%左右降低到12.5%。如果再作改進,其含雜率完全可以低于10%。經測算,本次機采棉獲得的經濟效益比人工手采棉效益平均每畝多增收200元以上。同時,梳齒式采棉機的制造成本比摘錠式棉花收獲機要大幅降低,初步測算2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資成本,投資效益顯著。是大面積推廣的理想機具。
試驗得到農業部、自治區、昌吉州各級農業農機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附近農民朋友也十分關注試驗結果,紛紛抽出時間來到試驗現場,問長問短。他們期盼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先進的棉花收獲機具能夠早日誕生。
試驗結束后,項目組在昌吉市農機局召開了由農民代表、棉花收獲機械研究專家、自治區農機局領導、昌吉市農機局領導、自治區推廣站領導、昌吉市推廣站領導及部分科技工作者參加的座談會。大家暢所欲言,對機具存在的問題直言不諱,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改進意見。大家一致認為,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引進樣機的技術方向是正確的,梳齒式棉花收獲機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是未來棉花收獲機的發展方向,首輪樣機試驗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根據試驗中發現的問題,結合各位專家和領導的建議,項目組已經制訂出一套完整的設計方案,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式棉花收獲機將展現在明年的棉花收獲田野上。
收獲機在田間作棉花收獲試驗
農業部農機化司范學民處長觀看試驗情況
新疆自治區農機局伊米提局長與項目首席專家梁建在試驗現場交談
科研人員在做棉稈拔起力測試
項目組成員在虛心聽取與會專家的意見
收獲的棉花在裝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