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研究中心和農業信息研究所、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共同主辦“農經觀察”第十四期會商會議,深入交流和探討了后疫情時期中國特色農產品流通現狀、流通模式與冷鏈物流創新、電商促進農產品上行及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發達國家農產品流通體系啟示等。副院長梅旭榮主持會議。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劉涵出席會議。
與會專家認為,近些年,我國農產品流通取得了顯著成績,最直接的表現是老百姓想吃的、要買的都能很容易、很快捷地送到手里。但同時也存在產地市場基礎設施及冷鏈設施薄弱、農產品流通立法不健全、農產品分級分類標準缺失等問題,以及流通模式創新下,農產品質量保證和誠信體系建設等挑戰。
與會專家建議,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做好相關的研究。后疫情時期,完善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既要借鑒國外經驗,更要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要完善立法,完善標準,補齊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短板,加強制度設計。
來自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信息中心、中國農科院、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蔬菜流通協會等單位的3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商。農視網對會議進行了全程現場直播。(通訊員 雷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