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出席中國農業科學院2020年工作會議并講話。他強調,中國農科院要充分認識和把握新時代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助推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
張桃林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中國農科院2019年各項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他指出,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工作,重點是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全力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確保小康之年農業豐收,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實現小康社會。
張桃林強調,總的來看,我國農業科技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旱澇保收”,從“人扛牛拉”到“機器換人”,從高投入、拼資源、拼消耗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發展的三個歷史性轉變。當前,農業科技領域正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一場以生物技術、智能化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重大突破為標志的科技革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要進一步優化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供給結構,進一步提升占領制高點、把握主動權的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國際競爭力,為新時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科技支撐。
張桃林要求,中國農科院要充分認識和把握新時代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助推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一是立足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水平,進一步加強生物種業、智能農機裝備、生物基因調控及分子育種等重點領域基礎前沿研究,積極搶占農業科技創新制高點,著力突破農業科技創新關鍵點,積極打造新興交叉領域科技創新增長點。二是聚焦支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圍繞產業側提供名特優新品種、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效發展模式,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拓寬農民增收來源,支撐農業綠色發展,圍繞“非洲豬瘟疫苗”“草地貪夜蛾防控”等“時堅”問題加快攻關。三是著眼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進一步夯實農業科技創新基礎與調節能力,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學平臺、國家種質庫、國家農業科學實驗站和數據中心,為基礎研究、核心技術攻關、科學決策提供堅實支撐和保障。四是加快農業科技體制機制與科研院所改革,建立分工明晰、高效協同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一盤棋”體系,提高科技創新組織化程度;牢固樹立需求導向,實現“研學產”向“產學研”轉變;加快“松綁”“解壓”,充分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生態,推動農業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