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承辦的鄉村環境治理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司長廖西元等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工程院楊志峰院士等專家參加會議。會議由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梅旭榮主持。
陳萌山指出,成立鄉村環境治理科技創新聯盟,是中國農科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三個面向”指示精神和推進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一定要將聯盟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一是要提高認識,圍繞國家需求明確聯盟定位,打造聯盟“一體化、一盤棋、一條龍”的發展模式,把聯盟建成謀實事、出實招、見實效的一個平臺。二是要明確基本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圍繞鄉村環境治理的重點任務,梳理出重大科學命題,集中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和應用示范。三是要創新工作機制,整合協調產業資源和社會資源,著力構造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上中下游有機銜接的協同機制,要建立科技資源共享激勵機制,創新共享方式,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四是要大力爭取項目支持,充分挖掘聯盟成員的優勢,瞄準國家關于鄉村環境治理的目標需求,把科研單位和企業組織起來,共同爭取國家重大項目支持。五是要打造示范基地,邊創新邊集成,通過集成打造示范,由點到面,形成一套在全國范圍內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地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
廖西元強調,要圍繞鄉村環境治理科技攻關重點抓好科技創新,主動適應鄉村環境治理的多元化需求,緊緊圍繞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景觀規劃等重點任務,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要圍繞聯盟的高效運行抓好機制創新,堅持從產業問題出發建設創新聯盟,堅持以共同目標為導向開展聯合攻關,堅持以科技、企業、資本三要素實體化為抓手設計一體化的方案,推動鄉村治理“形態”的成果有效轉化;要圍繞鄉村環境治理落實落地抓好模式創新,發揮好“政府、市場”兩只手、“政府、企業、農民”三個主體和“技術、工程、工作、政策”四項措施的協同作用,積極打造一批示范樣板,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更大更好貢獻。
大會選舉環保所所長劉榮樂為聯盟理事長、環保所鄉村環境建設創新團隊首席專家鄭向群研究員為聯盟秘書長。會議還邀請楊志峰院士、梅旭榮副院長以“生態文明與產業生態化轉型”“農業科技:邁向創新型國家”為題作了主題報告。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部院黨組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環保所在現有鄉村環境建設創新團隊的基礎上成立了鄉村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牽頭組建了鄉村環境治理科技創新聯盟。該聯盟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框架下的產業聯盟,重點圍繞鄉村環境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及聯合攻關,推動成果轉化與應用推廣,促進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和產業融合,為實現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聯盟共有全國性成員單位100余家,涉及中國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科研機構35家,中國農業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32家,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等企業37家,以及峒山村等村級代表2家。
中國農科院科技管理局局長任天志、資劃所所長周清波、沼科所所長王登山和環保所黨委書記張國良、副所長周其文,以及來自全國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單位代表180余人參加了會議。(通訊員 宋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