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衛士保“三秋”】在“田間課堂”中踐行初心使命
入秋以來,黃淮海地區出現多次降雨,嚴重影響秋收和秋冬種工作。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幫助農民群眾排憂解難,切實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按照部院黨組統一部署,作科所牽頭植保所、環發所、加工所、煙草所、農機化所等5所14名專家赴山東省開展“三秋”技術指導工作。專家們主動作為、密切配合,順利完成搶收搶種調研和現場指導工作。
深入一線 會商研判
專家組歷時9天走進13個縣區50個鄉鎮92個村莊的田間地頭,開展實地調研和現場指導,舉辦培訓8期,接受咨詢100余次,解決田間技術問題。專家組向農戶點對點推送由中國農科院編寫的《農業農村部“三秋”搶收搶種技術指導服務手冊》200余次,會同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專家和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技術人員,根據“低洼有積水地、土壤水分飽和地”的調查分析情況,通過線上會商中國農科院搶收搶種技術指導組,制定了玉米秸稈處理技術、搶收搶種技術指導等5份“三秋”生產技術方案、明白紙,為種糧大戶、合作社、普通農戶出實招、下實功、見實效。
田間課堂 技術落埂
專家組還積極發揮“田間課堂”作用,在聊城、菏澤等地開展現場田間診斷和技術講解,受到當地農民群眾的歡迎。專家組會同當地農技中心人員、農廣校老師,為種植大戶、合作社、受災農戶舉辦了4期秋種生產田間課堂。通過面對面的技術培訓,農民很快掌握了解決低洼地積水等技術。一位種植戶感慨地說,“感謝中國農科院專家來田間指導,聽了專家們講解,學到了很多知識,現在種地更有底氣,更有信心了。”
在秋收方面,專家組現場講解了由中國農科院搶收技術指導組提供的《山東省玉米搶收技術要點》,強調盡快排水、及時搶收、人工收獲、及時晾曬和烘干。菏澤、聊城今年收獲的玉米普遍含水量較高,專家組建議充分發揮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力量搶時烘干,利用空曠場地讓農民及時曬糧,指導農民搭建“玉米囤”等設施通風儲存,防止玉米霉變,確保糧食質量。
在秋種方面,專家組面對面指導種植人員實施晚播小麥“四補一促”關鍵技術,因時因地因墑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指導機具改裝調度、疏通溝渠、搶排積水、秸稈還田、整地散墑等關鍵技術措施。專家組初步判斷今年土壤底墑足,可以實現種足種滿,預計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只要后期田間管理技術落實到位,來年產量不會有大的影響。
“我們不僅要給農民講清楚,更要讓農民記得住、做得到。”專家組李從鋒副研究員介紹說,“我們把嚴謹的科學知識通俗化、簡單化,制作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明白紙’,線上線下推送給廣大種植戶,幫助大家開展搶收搶種工作。”
截至10月底,山東省聊城、菏澤兩地秋收已基本結束,小麥播種率分別達到93.1%、86.7%。當地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說,有了專家的一線科學指導,加之連日來的晴好天氣,秋收秋種進度大大加快,秋冬種面積基本穩定,“三秋”生產正穩步有序向前推進,大家有信心打好明年夏糧豐收仗。
專家組組長肖永貴介紹說,“在晚播小麥方面我們有多年的科研積累,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關注農民在晚播小麥中遇到的各項技術難題,在種子、種植技術、耕地、肥料等方面提供技術服務,為明年夏糧豐收打好基礎。”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