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微量營養缺乏(鐵、鋅、維生素A等)現狀相當嚴重,微量營養缺乏所造成的成年人生產力下降,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如何解決幾億人群中的微量營養缺乏問題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中國生物強化項目經過5年的時間,已經培育出一批富含微量營養素的作物新品種。生物強化新品種的推廣種植將有望改善當地人群的營養健康水平,同時也將帶動相關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對提高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狀況發揮作用。
11月3-4日,中國生物強化項目辦公室和四川大學在成都市共同舉辦了“2009中國生物強化年會”,這是中國生物強化第一期的最后一屆年會。項目主任范云六院士,新一屆的項目顧問委員會主席陳君石院士、項目主任萬建民研究員,國際生物強化項目主席Howarth Bouis博士,以及農業部、科技部、中國農業科學院、四川省等有關單位領導出席了年會。
年會上,共有來自國內外19位相關領域的專家作了學術報告,就2004-2009年生物強化新品種選育、人體營養干預、新品種示范推廣及增加公眾認知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充分交流了成功經驗,客觀分析了項目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入探討了下一期的工作重點。學術報告之后,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的分組討論,增強了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了解并確定了項目各課題組下一期的研究目標和工作重點。
本次年會立足“三農”,強調營養與育種的結合,著眼改善人群營養健康狀況,是中國生物強化項目為推動科學發展而凝聚共識和力量的重要平臺。顧問委員積極建議,對下一期中國生物強化項目的工作形成了幾項共識。一是必須堅持營養和育種的結合。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脫離貧困,但是仍然有龐大的貧困人口長期以來由于收入低、飲食結構單一而面臨著營養不良的問題,給人群健康和人口素質提高帶來了巨大的障礙。因此農業育種工作要以廣大貧困人群的營養需求為導向,與營養學研究有機結合。二是重點強調微量營養素和生物強化兩個關鍵詞。微量營養素缺乏會對疾病易感、患病后病程長、病死率高以及智力發育和體能不足,使貧困者更貧困,形成惡性循環。生物強化是最經濟、最簡便、最有效且受益人群最廣泛的解決貧困人口微量營養素缺乏問題的方式。三是大力推進生物強化新品種的產業化發展。富含β-胡蘿卜素現場展示會的成功召開表明,生物強化新品種不僅營養價值高,能夠提高目標地區人群營養和健康水平,而且經濟效益好,能夠讓農民脫貧致富,同時要在各級政府幫助下大力推進相關行業的產業化發展。
來自美國、澳大利亞、丹麥、巴西、荷蘭等國家相關領域的專家,及中國生物強化項目組專家50余人參加了年會。
2009中國生物強化年會顧問委員會
2009中國生物強化年會現場
與會代表認真聽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