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立糧食安全重點是米面口糧安全的思想,按市場機制調控產銷
在新時期,如何根據我國資源特點和將來有可能出現的變化,選擇發展優勢產品,既促進經濟增長,又保障糧食安全,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我國人多地少,在各種糧食中,要重點保證米面口糧安全,根據國際市場的特點,更要注意立足國內,保證米的生產和科技的發展。這是基于米的國際供應相對有限,而我國優勢較強,潛力也大。
在發展生產、調控產銷方面,我們要根據入世后的特點,按市場機制運作,同時注重保障農民利益。在消費政策方面,應適當調高大米市場價格,給低收入者增加生活補貼,以利減少浪費,促進產業發展。經濟較發達的沿海銷區,在保護耕地的基礎上,應適當調減糧食面積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但重要糧食的科技水平要提高,不僅要與產地建立密切的產銷關系,更要從科技研發上幫助產地,這樣才能保障糧食安全和滿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
2.倡導綠色消費,拉動高檔稻米產業發展
綠色消費在國外早已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我國,2001年廣州發生的毒大米事件后,食品質量安全才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2003年波及全國的“非典”危機,更使得人們對生命健康有了全新的認識。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綠色消費特別是高檔綠色消費的氛圍,這需要全社會加大宣傳力度,使人民群眾特別是高收入居民增大對綠色大米的消費,以此拉動高檔稻米產業的發展。
在倡導綠色消費的同時,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大米產品的市場監督檢驗,以保證消費者能夠買到合格放心的大米。對市場產品的監督檢驗費用要列入政府計劃,避免向企業收取,以使結果客觀公正。企業在組織無公害、綠色、有機稻米的生產時,要嚴格執行產品標準和推行標準化生產規程,要使農戶增強按照標準化規程生產的意識,并有嚴格的監控措施,政府要加強相關技術的服務和政策的保障能力。
3.加強扶持稻米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戶生產組織化
稻米是人們最基本的消費需求,它關系到千家萬戶特別是貧困家庭的生計,因此從食物安全的角度,國家是盡量調控使其價格不致過高,加上我國水稻種植農戶的規模普遍較小,水稻生產和稻米加工企業的利潤一般較低甚至是虧損的,企業投資水稻的興趣也不濃,農戶和米業企業發展科技的財力均不足。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從糧食安全及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的角度考慮,提高扶強稻米龍頭企業的認識,增加投入,對帶動農戶數量多和反映好的,應當給予較多的支持。另外,在新品種的應用上給予一定的特殊政策,減少優質新品種的審定周期,或給予企業使用未審定新品種的一定權限。對企業實行分類指導,引導發展大企業,合并中小企業,主攻效益,有利創匯,方便生活。
4.實施因種補貼,因時因地傾斜高產或優質生產
我國應按照世界通行的做法來調整糧食補貼方式,將原來通過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使農民得到的間接補貼,調整為對生產環節進行補貼,由“暗補”轉向“明補”。還可以根據不同年份不同地區糧食供求的實際情況,區別品種進行補貼:若前一年糧食供求偏緊,庫存不高,國際市場供應前景也不樂觀,就對高產品種多補貼一些,反之,則對優質品種多補一些;對發達地區多補優質品種,不發達地區則根據實際情況,多補高產品種。這樣,不僅有助于稻米生產的宏觀調控,同時將補貼工作和種子工程、農技推廣服務結合起來進行,可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5.增強預警能力,保障糧食安全
糧食關系到國計民生,國家和地方都應建立起自己的預警系統,增加儲備,以保障安全。除了抓實抓好傳統統計預警外,還要開發和利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新信息技術,建立全國土地利用與糧食產量和儲量監測系統,實現對全國以至世界范圍土地利用動態變化、農作物產量及生物量和儲量的監測與預測。其中,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及儲備的監測系統要作為重點來抓。
6.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稻米產品附加值
近年來,我國大米加工業得到了一定發展,但精深加工還遠遠不夠,國家應加大投入力度并給予相應的金融支持。稻米加工的潛力巨大,稻谷除加工主產品大米外,還可將主產品及其副產品,如碎米、米糠、米胚、稻殼等進行再加工提煉,制成新的產品;產品除休閑食品外,還包括多功能米淀粉、大米蛋白、米糠油、米糠健康食品、生物降解材料以及日化、醫藥等工業產品。
7.注重長遠科研,增強發展后勁
我國未來水稻種植面積進一步減少的趨勢不可避免,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對稻米品質和數量的要求卻不斷提高。因此,只有不斷提高單產水平,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民族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而這,只能通過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取得。
我國目前生產上采用的優質品種不多,新育成品系的優質水平仍然不高。雖然超級稻產量有很大提高,但仍未有新的突破,水稻品種的遺傳基礎單一,迫切需要加大投入研發。國家的水稻育種科研經費比前幾年有了很大的增長,但分到育種人員身上,仍顯不足。或許按照生態區集中必要的人力、財力進行育種是較好的,育種目標上應不宜片面追求審定品種數。
除了食用高產優質品種的選育外,還應加強專用水稻品種如飼料稻、味精用稻、酒用稻品種的選育。此外,應當加強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在水稻上應用的研究,大力發展高產、優質、精準栽培技術和主要病蟲的現代預測預報治理技術。
8.組建行業協會,增強行業內的自律管理
為更好地開拓市場,同類相關企業聯合起來,組成行業協會,通過行業自律,建立社會信用,進行有序競爭,是發展和提高社會自我管理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糧食購銷和生產市場化后,各地已陸續建立了一些地方的稻米協會或水稻專業技術協會,但全國性的稻米協會到目前還未建立起來,這不利于稻米行業今后的發展。中國作物學會成立水稻產業分會建立后,要在為國家稻米安全、行業健康發展大局服務和為會員“開拓市場,科技創新,改善環境”服務上有所作為,推動我國稻米事業的發展。現在,許多城市的超市特別是大型超市已成為居民購物的主要場所,但是大型超市的高額進場費、附加費卻使利潤微薄的大米企業望而生畏,組建行業協會,情況會大不一樣。
9.列為優勢農產品,著力提升稻米競爭力
盡管我國水稻在國際上具有相對較強的競爭力和較好的發展前景,但因水稻生產的質量和效益仍不高,所具有的競爭力也只是低價格的競爭,還不具備高質量的競爭力和品牌競爭力,水稻生產的發展余地還很大,因此建議農業部也將其列為優勢農產品,優先規劃優勢區域,重點予以扶持建設,以進一步增強水稻的國際競爭力,抵御進口沖擊,擴大出口創匯。
(注:本文節選自《發展稻米產業 造福中國百姓》一文)
作者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