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紀實】打造肉鴨“中國芯” 產業扶貧獻真心
侯水生,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水禽育種與營養創新團隊資深首席科學家、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農業農村部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家禽)重點實驗室主任。侯水生從事肉鴨遺傳育種與養殖技術研究20余年,帶領團隊經過不懈的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育成了3個肉鴨新品種,為我國肉鴨產業植入了“中國芯”,打破了國外對肉鴨品種的壟斷。他先后獲“全國農業先進個人”“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農業科學院優秀科學家”等多個榮譽稱號,2019年,侯水生帶領的團隊獲得“中國農業科學院2019年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先進集體”。
二十年如一日,打造肉鴨“中國芯”
我國是世界上肉鴨生產和鴨肉消費的第一大國,年出欄肉鴨30多億只,鴨肉年消費量僅次于豬肉和雞肉。過去幾十年,國外引進品種一直壟斷著我國肉鴨市場,我國的肉鴨養殖企業在產業鏈條中不僅沒有話語權,而且還要支付高昂的引種費來支撐自身舉步維艱的發展。國外的肉鴨品種(俗稱“櫻桃谷鴨”)事實上是英國公司以我國北京鴨為基礎選育而成的快大型肉鴨配套系,并迅速占領了我國瘦肉型肉鴨市場,成為制作咸水鴨、鹵鴨、醬鴨的主要原材料,嚴重制約了我國肉鴨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國肉鴨種源安全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侯水生說,“在養殖業里面,品種是第一要素,品種的競爭是根本問題,優良的品種可以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中國人的飯碗要永遠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培育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并且市場競爭力強勁的肉鴨新品種。20年來,侯水生在中國農科院牧醫所北京鴨育種基地培育了20多個具有不同生產性能特點的北京鴨專門化品系,積累了與“櫻桃谷鴨”相媲美的自主肉鴨品種的珍貴育種素材。
2012年,該團隊與塞飛亞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北京鴨種質資源與育種創新成果暨品種轉讓與聯合育種協議”,在國內首創了“科-企聯合育種”模式。經過7個世代選育,2018年,雙方的合作終于結出果實,培育的高瘦肉率和高飼料轉化效率肉鴨新品種“中畜草原白羽肉鴨”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的新品種審定,獲得國家畜禽新品種證書。我國自主培育的鴨新品種配套系市場占有率從開始的0%到目前的34%,侯水生帶領團隊促進了肉鴨產業的發展,為企業及養殖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帶動幫扶地區脫貧致富。
勤耕不輟,帶動塞外小鎮養鴨致富
內蒙古赤峰市地處蒙古高原腹地,是我國玉米的黃金產區,擁有豐富的飼料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但寧城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有貧困村194個,貧困戶4.4萬戶,貧困人口17萬余人,人均純收入不到1100元。2012年起,侯水生就帶領團隊將草原鴨新品種育種和推廣與寧城縣產業扶貧有機結合。他親自參與育種場的設計,根據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制定育種方案,編制育種計劃,編寫培訓材料和培訓方案,對養殖場戶開展技術培訓。通過與塞飛亞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進產業扶貧,年均幫扶650個貧困戶就地養鴨,戶均養鴨純收入達到4.5萬元,累計帶領3萬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有效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侯水生扎根塞外小鎮近十年,與鴨為伴,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全力澆灌著寧城縣。他把育種技術無私地奉獻給了塞外大地,也把自己的一顆扶貧紅心留在了廣袤的大草原。
侯水生現場指導草原鴨育種
侯水生團隊進行草原鴨選育
顛覆傳統填鴨方式,助力農民增收
河北省滄州市的獻縣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縣,烤鴨坯產業是當地貧困戶脫貧的主導產業,樂壽鴨業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在這片貧困的土地上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鴨坯生產企業,并成功帶動260個貧困戶脫貧致富,戶均年收入達5萬元。這和侯水生及其團隊選育的“Z型北京鴨”免填型烤鴨專用品種有著莫大關系。
傳統的鴨坯生產主要以“填鴨”方式為主,這種方式不僅勞動強度大、產能落后,還存在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2014年以來,侯水生與樂壽鴨業有限責任公司開展深入合作,在滄州地區大力推廣“Z型北京鴨”免填型烤鴨專用品種。該品種在自由采食條件下,40日齡體重達到3.3千克,皮脂率達到35%以上,完全滿足北京烤鴨食材的品質要求,是十分理想的生產烤鴨坯的肉鴨品種。侯水生為企業提供“Z型北京鴨”免填型烤鴨專用品種種源,同時大力開展養殖技術培訓,深入企業和養殖戶開展技術指導,從飼養技術、操作規程、環境控制、生物安全、屠宰加工等各個環節,提供了一攬子的技術指導和科技服務。2014年起,團隊在獻縣及周邊地區年均示范推廣“Z型北京鴨”超過5000萬只,建立了肉鴨綠色發展技術示范基地,累計帶動一萬多人參與北京鴨養殖、烤鴨坯生產,每年為獻縣及周邊創造養殖收入超過1億元,逐步使滄州成為全國烤鴨坯的生產中心與商貿中心,有效帶動了烤鴨坯產業發展和獻縣的貧困戶增收。(通訊員 付松川)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