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國水稻研究所在江蘇省睢寧縣舉辦優質稻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現場會暨水稻綠色發展戰略研討會。水稻綠色提質增效協同創新聯盟在當地打通了“種子到大田、收儲到加工、銷售到餐桌”的全產業鏈體系,實現以優質稻米綠色生產、稻蝦產業平衡發展為核心的水稻生產提質增效目標。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出席會議。
會議代表赴睢寧縣邱集鎮沙祠、李甘實地考察了優質稻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示范區及稻蝦共作示范區。今年年初以來,該聯盟發揮聯盟成員的技術優勢,瞄準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優質稻品種“萬象優111”為載體,集成以集中育秧、測土配方、節水灌溉、病蟲綠色防控等一系列優質稻生產核心技術及多項種植配套技術,同時依托產業鏈實施訂單農業,以“萬象優111”等優質品種為核心,大力發展“基地+訂單生產”模式,推進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規?;茝V,實現產業鏈后端融合發展;開展特色養殖,以提高稻田生產綜合效益作為突破口,將傳統水稻種植與經濟水產養殖相結合,通過稻蝦綜合種養技術,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共贏”。
會上,水稻所與睢寧縣人民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通訊員 陳鎏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