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的圖景正在中華大地上徐徐鋪開,但是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景觀規劃等問題的存在,為這幅畫卷涂上了一些并不協調的色彩。
如何圍繞鄉村環境治理的多元化需求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如何抓好機制創新,整合協調科技、產業和社會資源?如何推動鄉村治理成果的有效轉化,形成一批美麗鄉村建設模式?
2018年7月14日,由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以下簡稱環保所)牽頭,國家鄉村環境治理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鄉村環境治理聯盟)在北京成立。一年多來,這家聯盟瞄準國家關于鄉村環境治理的目標需求,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指引,拿出了一份亮點頻頻的答卷。
“三生”共贏
當前,我國鄉村環境治理的主體處于脫節狀態。政府高度重視,但缺乏優質解決方案;科研單位有大量成果“待字閨中”,停留在實驗室或檔案盒,無法轉化為生產力;企業有大量的資金找不到投資出口;農民改善自身環境的需求極為強烈,翹首期盼……
于是,全國近百家從事鄉村環境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市場推廣優勢單位匯集在一起,聚焦鄉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廁所糞污處理處置等重點任務,開展技術聯合攻關和系統集成,搭建起鄉村環境治理技術、裝備等方面的交流、展示平臺。
鄉村環境治理聯盟理事長、環保所所長劉榮樂介紹,該聯盟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框架下的產業聯盟,重點圍繞鄉村環境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及聯合攻關,推動成果轉化與應用推廣,促進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和產業融合,為實現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鄉村環境治理聯盟將擔當起連接政府、科研單位、企業、鄉村的最佳媒介,努力把聯盟辦成政策、科技、企業、農村“四位一體”交流和互助平臺,成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信賴和依靠的思想庫、智囊團、參謀部和技術庫。
農村廁所落后是鄉村人居環境的一大短板。成立不到3個月,鄉村環境治理聯盟就組織成員單位參與全國首屆農村衛生廁所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交流會。展示會上,聯盟獨立設展區,展出農村改廁關鍵技術和產品22件套。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會上指出:“聯盟要把廁所問題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要積極抓緊布局,組織好聯盟成員單位,做好科技攻關和技術落地,從衛生廁所出發,做好鄉村發展試點示范。”
小廁所,大民生。劉榮樂表示,聯盟將進一步聚集、發揮聯盟力量,瞄準農村“廁所革命”技術難點,抓緊科技攻關,為“廁所革命”和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廁所革命”
11月19日,世界廁所日,第一屆全國農村改廁技術產品創新大賽總決賽在江蘇南京舉辦。鄉村環境治理聯盟共推薦產品和模式14個,入圍3個,獲2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
其中,“貴州省劍河縣缺水山區改廁和廁所糞污庭院消納及大田回用模式”獲應用推廣項目組一等獎。
這正是在中國農科院聯盟重大專項“農村改廁模式與技術集成應用”的支持下,由環保所鄉村環境建設團隊為主,研發的我國西南部缺水山區改廁和廁所糞污庭院消納及大田回用關鍵技術模式。
該成果是針對農民意愿、農村特點、區域資源環境稟賦要求等3個問題,提出分散居住改廁模式、農家樂污水綜合治理模式、集中居住改廁模式3套模式,搭建了“改廁示范及糞污利用大數據信息管理平臺”,構建了“政府—科研—企業—農民”四級聯動工作機制。
通過該模式可將農村糞污有效處理率提升到95%以上,生態效益好,且技術難度小、建設投入成本低。成果目前已經在貴州劍河得到了示范應用,后期將推廣1萬戶規模。
鄉村環境治理聯盟秘書長、鄉村環境建設創新團隊首席專家鄭向群表示,今后將繼續推動農村改廁新技術成果轉化與應用,探索適宜不同地區的改廁模式,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板,為我國“廁所革命”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事實上,項目組已在四川、黑龍江、甘肅等11個省區選擇19個村開展農村改廁典型產品技術模式示范推廣,以及鄉村環境綜合治理整村推進模式示范。
此外,聯盟已和寧夏農業農村廳達成共識,將全面為寧夏改廁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參與改廁示范村方案制定和關鍵產品展示示范;和湖北省農業廳、鄂州市人民政府簽訂三方合作協議,將為鄂州農村人居環境提供技術服務和人才培養支持,同時參與鄂州區域性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及村莊清潔行動。
市場化 開放式
有的科研單位在農村人居環境方面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有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企業是省內前三強企業,有的是上市公司……鄉村環境治理聯盟成員單位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業績卓然。
目前聯盟成員包括從事農村規劃和景觀設計的單位12家,從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的單位20家,從事農村生活污水處置的單位45家,從事農村改廁工作的單位94家(各單位業務范圍有交叉),從事人居環境改善的單位占比81%。
這不僅為鄉村環境治理提供隊伍基礎,更重要的是,鄉村環境治理聯盟建立“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在機制創新上取得了成效。
首先是建立市場化運行的推進機制。
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整合優勢資源,實行聯盟實體化運轉。采取“一托多”方式運作,在整體實體化基礎上,按景觀、污水、垃圾、改廁等方向組建專業化實體,成熟一個組建一個。
聯盟理事會制定實體化運行管理辦法、工作制度,對集團行使管理權并進行年度考核。各專業實體在“大實體”的指導及授權下獨立開展工作,探索市場化運行機制,自負盈虧,自主運行。
其次是建立開放式聯盟發展機制。
建立“可進可出”的發展機制,隨時跟蹤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發展態勢,隨時吸納發展前景好、發展勢頭旺、群眾反響好的企業和科研單位進入聯盟,淘汰缺乏發展動力、得不到市場認可的單位。主動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和市場,建成國際交流和市場對接窗口,搭建國際化合作平臺。
2019年9月21日,鄉村環境治理聯盟第二屆理事會在天津召開。理事成員一致認為,聯盟應該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帶領行業往更規范、更成熟的方向發展,建立更完善的技術導則和質量管理體系,用實際行動持續助推農村廁所革命和鄉村環境建設。
這不僅是前一年度工作成果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展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