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4月20日,由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支持,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協辦的“2018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京開幕。會議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8-2027)》,對未來10年中國主要農產品市場供需進行了預測和展望。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出席大會并發表演講,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致歡迎辭。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代表文森特·馬丁(Vincent Martin)、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約翰遜(Robert Johannson)、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詹恩·亞當斯(Jan Adams)、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巡視員陳平、遼寧省農委副主任于衡,美菜網總裁劉傳軍先后致辭。WTO副總干事艾倫·威廉·沃爾夫(Alan William Wolff)、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作主題報告。開幕式由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吳孔明主持。
韓俊在演講中指出,城鎮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為農業供給體系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巨大的拉動力。未來10-20年,隨著食物消費結構的持續轉變,食用農產品需求量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農產品貿易對調劑國內市場供應做出了積極貢獻,但不能依靠國際市場解決中國的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的供給問題,要利用糧食供求關系相對寬松的窗口期,積極采取糧改飼、玉米大豆輪作等途徑,擴大大豆生產規模。他強調,要加強農業生產和市場的監測預警,通過信息引導,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提升國際市場話語權。要最大限度發揮農業貿易在促進農業發展、服務國家對外戰略中的作用。要進一步完善農業全球戰略布局,明確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的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合理分散風險。
唐華俊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中國農科院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在信息獲取、分析和應用方面,突破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研發了一批先進適用的系統平臺,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信息保障。農業監測預警創新團隊在農業監測預警理論與方法創新、標準和基準數據建設、監測預警系統研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為開展中國農業展望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為推動建立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制度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表示,中國農科院將繼續加強力量、長期堅持、連續創新,將中國農業展望大會打造成農業信息發布權威品牌,成為國內外農業監測預警和農業展望活動交流平臺,為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實現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8-2027)》。他表示,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積極成效。未來10年,農業高質量發展將會取得明顯效果,農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未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持穩健增長態勢,谷物保持基本自給。農產品消費穩步增長,消費升級明顯加快。農產品貿易保持活躍,進口品種和來源地更加多元。簽署自貿區的伙伴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成為中國農產品進口的重要來源地。農產品價格總體呈現溫和上漲態勢,市場化特征將更加明顯。農產品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稻谷、小麥價格展望前期穩中趨弱,鮮活品種價格季節性波動仍然明顯,展望后期受成本推動和經濟增長等因素影響,農產品價格穩中趨漲。
大會執行主席許世衛作了“中國農業展望的技術支撐”的主題報告,從數據支撐、模型系統、工作流程、展望應用等方面全面闡釋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的技術支撐體系。他表示,經過5年的發展,中國農業展望的技術支撐水平有了重要的進步,積累了數據,提升了技術,培養了隊伍,產生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下一步,中國農業監測預警團隊將繼續加強基礎性工作,加強國內外合作,加強深度業務實踐,把支撐農業展望的監測預警科學研究推向深入。
據悉,會議期間,64位權威人士與領域專家將針對18個品種的未來10年走勢進行專題信息發布,并圍繞鄉村振興、國際貿易、農業投資、農業大數據與監測預警、智慧農業、農業科技前沿、資源與環境等主題開展了高層研討。
此次大會是我國召開的第5屆農業展望大會,作為中國特色農業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的重要成果,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已經成為增強農產品市場調控主動權、提升各類市場主體應對市場變化掌控權和持續擴大國際市場話語權的重要平臺和工具,在推進新形勢下的現代農業發展中起到了真正的信號引導作用,逐漸成為我國農業政策制定的主要參考依據。
有關部委、各級農業部門、有關科研機構、國際組織、企業的領導和專家以及來自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行業協會、涉農企業、咨詢機構人員,涉農金融證券、期貨從業人員以及媒體代表等900多人出席大會。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