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
習近平總書記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引起在場政協委員的強烈共鳴。其中,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社員萬建民作現場發言。會后,他應人民政協報記者邀請,分享了感悟和背后的故事……
“總書記聽了我的發言后,談到了糧食安全和種業振興的話題,強調保護耕地、振興種業的極端重要性。”
在聯組會上,萬建民委員作了“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的發言,并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積極回應。
在發言中,萬建民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著力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既要穩定面積、提高單產,也要提升品質,強化供給質量。要充分調動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務農種糧的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錢賺、多得利。明確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責任,鞏固提升糧食產能的基礎。建議進一步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研發和推廣體系建設,完善和實施農業主導品種和主導技術機制,加快推進品種、栽培、裝備、水利等技術集成配套示范,提高農業科技供給能力,穩住農業基本盤。
二是著力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建議圍繞實現高水平的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筑牢種子、耕地、農機、水利等關鍵領域科技支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目前我國良種在增產中的貢獻率為45%-50%,發達國家達60%以上,我國大宗農產品的品質尚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生活發展需求,良種對產量、品質提升的潛力巨大。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推進和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對于提升種子科技供給能力至關重要。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同時加強耕地質量提升和種植結構管控,完善農田水利建設,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研究示范。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實現機器換人,強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科技支撐。
三是開展未來農業研究工作。面向2035和2050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建設目標,建議超前謀劃,開展數字化、智能化、大數據等新技術與現代農業技術深度融合的未來農業生產技術的研究。發展前沿生物農業,催生傳統農業向細胞工廠、植物工廠、食品智造和智慧生產等農業新業態和新生產方式的轉變,為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筑牢科技基礎。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總書記提出,糧食安全除了生產方面,還要在消費方面改變消費習慣。”萬建民表示,對于總書記在現場提出的牢牢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的手里、自己養活自己、自力更生、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等指示,讓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
“下一步,我將把糧食安全、科技自立自強、種業安全可控這些重要工作做好,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萬建民說。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
萬建民: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國家糧食安全,在充分肯定我國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同時,也提出了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辦法和路徑,即“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充分說明了根基的重要性和優良耕地的重要性。作為從事種業的科研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把工作認認真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