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2月22日武漢市農業(yè)局率先發(fā)布海南豇豆農藥殘留超標的消息后,上海、鄭州、杭州、廣州等全國11個城市相繼檢出海南豇豆農殘超標,農產品安全警鐘再次敲響。一時間,媒體評論不斷,有的認為農殘超標是反季節(jié)蔬菜惹的禍,有的批評農藥管理部門對禁用農藥監(jiān)管不力,而更多的則把矛頭指向農產品安全監(jiān)管部門。然而,問題蔬菜的出現(xiàn)并非一時一地,這敦促人們思考究竟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解決蔬菜、果品等鮮食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問題,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fā)生。
一、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
1. 使用農藥不可避免
蔬菜無論是露地栽培還是保護地栽培,無論在正常生長季節(jié)還是在反季節(jié),都會發(fā)生病蟲害。正如人一生中總會患這樣那樣的疾病一樣,病蟲害是蔬菜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
同時不可否認,在當今農業(yè)生產的收獲品中,約有1/3的產量是依靠農藥從病蟲草害中奪回的,因此除了依靠改良品種、提高栽培技術、應用轉基因技術、保證水源清潔以及使用農機、化肥等措施以外,使用農藥這一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來防治病蟲草害對農作物的肆虐,是提高農作物單產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人類需要糧食與園藝作物,作物來自農業(yè)生產,農業(yè)生產離不開農藥,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不使用農藥,我國將損失30%~40%的糧食,損失50%~80%的蔬菜。我國每年重大病蟲害發(fā)生面積為4.0×108~4.3×108hm2,防治面積4.2×108~5.0×108hm2。通過使用農藥每年挽回糧食損失5.8×1010kg,棉花1.5×109kg,油料2.3×109kg,蔬菜5.0×1010kg,水果6.0×109kg。
根據(jù)我國蔬菜生長復雜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目前我國的科技水平,防治蔬菜病蟲害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合理使用化學農藥。民眾所希望的“吃不用農藥生產出來的蔬菜”,無論從我國的實際情況,還是從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都是不現(xiàn)實的。
2.長期忽略農藥防治的技術指導工作
對于農業(yè)管理與技術推廣部門來說,往往只重視查處違禁農藥方面的監(jiān)督工作,長期忽略了告訴菜農什么病、蟲應該用什么藥防治的技術指導工作。近20年來,在通過檢測來評價農產品的安全性方面,我國做了很多工作,但檢測畢竟只能針對部分農藥,通過檢測來解決蔬菜產品的安全性問題,治標不治本。
以黃瓜為例,根據(jù)2010年《農藥電子手冊》統(tǒng)計,在黃瓜上登記的農藥有效成分111種。然而,根據(jù)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無公害食品—黃瓜》公布的數(shù)據(jù),無公害黃瓜的衛(wèi)生檢測只限于對敵敵畏、樂果、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百菌清、三唑酮等8種農藥和鉛、鎘、亞硝酸鹽等3種重金屬或致癌物質的檢測。另外,我國與蔬菜有關的強制性國家標準35項,根據(jù)GB 2763—2005標準,涉及農藥殘留指標58項,農藥52種。即便對這些規(guī)定的50多種農藥全都進行檢測,與有毒的化學物質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
3. 蔬菜病蟲害防治研究未予重視
我國還未從真正意義上重視蔬菜病蟲害的診斷與控制研究工作。這在病蟲害的研究立項方面可見一斑。我國在應用基礎研究、生物農藥研究、化學農藥降解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病蟲害診斷、病蟲害實用防治技術方面,支持較少。另外,現(xiàn)行的農科教育與生產實際需求也有較大的差距。
4. 尚未建立“安全用藥工作表”
我們尚未建立適合不同區(qū)域、不同品種蔬菜的“病蟲害安全用藥工作表”。雖然各地制定了很多“病蟲害控制規(guī)程”,由于規(guī)程研制時投入較少,造成這樣的規(guī)程只能是制訂出的,而不能是研究出的。因此,這些規(guī)程往往操作性差。在這些規(guī)程中,大多對應用最廣泛的化學農藥采取回避的方式,使菜農因不知道應該用什么藥防治病蟲,而私自購買了高毒農藥。
5. 農藥登記不全面
小作物和特色作物缺乏已登記可使用的農藥,應用者一般借鑒大作物進行用藥,從而出現(xiàn)小作物病蟲害防治用藥“合理不合法”的現(xiàn)象。
二、解決問題的途徑
1.要引導民眾正確認識農藥
目前,民眾對農藥,特別是化學農藥有著很大的誤解,往往將“農藥”與“毒”劃成等號。一談到農藥,人們就自然地想到“污染”。對這種“談農藥而色變”的現(xiàn)象,是一種對農藥的誤導所產生的誤解。我國著名農藥化學家陳萬義教授有一個生動的比喻,“農藥與汽車一樣,也是人類的工具,一種與農業(yè)有害生物作斗爭的工具。汽車駕駛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違章駕駛,出了事故,責任在人,不在車。農藥使用也有規(guī)則,違規(guī)使用造成的事故,責亦在人而不在藥。”
要正確區(qū)分可以合理使用的農藥和不可以使用的違禁農藥。農藥是化學家對人類的貢獻,化學農藥在保障我們國家糧食安全,以及園藝作物豐產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隨著農藥事業(yè)的進步,化學農藥正朝著高效低毒方向發(fā)展,有些農藥的毒性甚至比食鹽還要低,比如殺蟲劑氯蟲苯甲酰胺LD50為5 000 mg•kg-1,而食鹽LD50為3 000 mg•kg-1。再者,各種農藥在作物收獲之前,都有一段不允許施藥的間隔期,以免農產品農殘超標。根據(jù)《農藥管理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嚴禁在蔬菜、瓜果、茶葉等作物上使用的劇毒、高毒農藥是“違禁農藥”。
我國取得登記的國內外農藥有效成分600多個,國內有農藥登記生產企業(yè)2 000多家,農藥產品數(shù)為20 000多個,況且,還有很多有農藥功效卻未被登記的化學品。如果我們國家從政府部門、農業(yè)管理與推廣部門、研究部門,到普通民眾都對化學農藥沒有正確的認識,那么僅僅依靠查處來解決違禁農藥的使用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
2. 要解決管理、技術與推廣方面的問題
第一,建立國家級的和區(qū)域性的蔬菜病蟲害診斷中心,使各種蔬菜病蟲害得到及時確診。研制科學、準確的主要蔬菜病蟲害簡易識別卡片,發(fā)放到菜農手中。雖然國家在這方面基礎薄弱,但仍有技術儲備。
第二,對于蔬菜主要病蟲害的防治,現(xiàn)有農藥品種大部分是能夠滿足的,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高效低毒以及環(huán)保的藥劑。
第三,針對蔬菜的主要病蟲害,研究制定“安全用藥工作表”,內容包括農藥種類的選擇、劑型、用藥濃度、施用次數(shù)、施用方法,以及安全間隔期等,保證農藥按要求施用后,既對靶標病蟲害防治效果好,又對環(huán)境和食用者安全。這個“工作表”可以推廣到農村基層,保證一般農民能看懂,使農戶在防治蔬菜病蟲害時,選用具有針對性,效果好的農藥,從而從蔬菜生產的源頭解決安全問題,種出安全蔬菜。只要認真研究,此途徑是有效可行的。
第四,在豇豆等小作物和特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藥登記方面,建議國家組織相關的企業(yè)進行聯(lián)合登記,確保每種作物的主要病蟲害,有登記的農藥可選用,解決小作物病蟲害防治用藥“合理不合法”的問題。
第五,通過我國農業(yè)推廣系統(tǒng)和農藥經銷系統(tǒng),將安全的農藥產品送到菜農手中。將“查處違禁農藥”與推廣“安全用藥工作表”工作齊頭并舉,兩項并重。同時要下大力氣使蔬菜生產者理解與遵守安全用藥的規(guī)矩,這才是民眾吃上放心菜的根本。
第六,除了重視農藥污染外,還應該重視重金屬、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等的污染研究與監(jiān)控工作,以免再出現(xiàn)“亡羊補牢”的事情。
只要政府管理部門、技術研究部門、農業(yè)推廣部門與菜農共同努力,蔬菜產品的安全問題是能夠得到解決的。
(本文刊發(fā)于《中國蔬菜》2010年第5期,1-2頁)
(李寶聚)
分享到
專家視點:安全蔬菜是種出來的
發(fā)布時間:2010-03-10
|來源: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fā)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tài)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yōu)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