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最大的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排頭兵。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鼓舞下,我們會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以中國式農業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近日,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說。
王漢中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展現了近年來中國現代化的成果,同時為未來做出了規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令人鼓舞。這些成就實屬來之不易,必將對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壯大和長治久安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黨的二十大報告科學謀劃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王漢中表示,這些規劃“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動員令,提出的重要論斷與判斷,是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報告中特別強調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國的實踐反復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必將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王漢中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建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明晰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和路徑。“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同發展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過程中,必將遭遇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始終堅持發揚斗爭精神。”
王漢中表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要深刻領會黨中央關于國內外形勢的分析研判,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要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擔當作為、求真務實,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好。要帶頭嚴格遵守黨章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要求,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帶頭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王漢中說:“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我倍感親切、倍受鼓舞,倍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要增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意識,始終牢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職責使命,強化使命擔當,為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穩產保供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為農業農村現化強化科技供給、為實現農業農村領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履職盡責。”
王漢中表示,中國農科院未來要重點在十個方面發力:“一是重要農產品優良品種的選育與推廣;二是適用農機具的研發與產業化;三是現代化種養設施與裝備的研發與應用;四是現代農業投入品的研發與應用;五是現代耕作模式的研究與集成示范;六是農業基礎性、長期性、公益性、戰略性長期因子的觀測、分析與應用;七是前沿性、交叉性基礎科學研究和探索;八是區域農業綜合性技術研究、集成與示范;九是農業主導產業的全產業鏈技術研究、集成與示范;十是要強化公益性和市場化成果轉化工作,做到兩個輪子一樣大、一起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