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以“提高質量、促進轉化”為目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知識產權工作作為全院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使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全院知識產權質量有所提高、轉移轉化明顯增多。加強中國專利獎的宣貫推廣和組織申報是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樹立知識產權質量標準的重要手段。2019年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中國農科院對2018年度獲獎專利開展系列報道宣傳,將起到進一步推動和引領全院知識產權工作的作用,促進全院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轉化效益進一步提高。
2018年,中國農科院共獲得中國專利獎57項,其中包括中國專利金獎3項,即生物技術研究所的“攜帶編碼殺蟲蛋白質融合基因的表達載體及其轉基因植物”(ZL 95119563.8)、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的“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株及其培育方法”(ZL 96103323.1)和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甘薯吸收根-塊根功能分離栽培方法”(ZL 200720190763.2);中國專利銀獎1項,即蘭州獸醫研究所的“牛羊等反芻動物口蹄疫O、A型雙價滅活疫苗”(ZL 03103300.8);中國專利優秀獎53項。據統計,中國農科院獲獎專利數量占農業領域全國獲獎總數的60%以上。
獲獎專利中,有89%的專利仍為有效專利;85%的獲獎專利通過許可、轉讓、質押備案的方式進行了轉化,均高出平均水平,體現了獲獎專利的高質量、高價值。
近些年,中國農科院每年榮獲中國專利獎數量基本穩定在8項左右,共有14個研究所獲得過中國專利獎,其中飼料研究所獲得專利優秀獎數量最多。
據悉,中國專利獎是我國知識產權領域的國家大獎,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設立。截止2018年,該獎已經延續評選了二十屆。由于評選指標設計科學、理念先進,包括專利文本撰寫質量、專利穩定性、技術先進性、社會效益、發展前景和專利權人的專利運用及保護措施、管理規范等,很好地反映了專利的各方面價值,在引領、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訊員 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