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0年極不平凡,我們眾志成城、守望相助,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共克時艱。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我們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并以個人的名義,向奮戰在農業科研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向守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干部職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長期以來支持我院改革發展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國際友人致以最誠摯的感謝和新年的祝福!
202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面向”“兩個一流”指示精神,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重點目標任務和2020年院工作會提出的重點任務,各項工作成效顯著,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
這一年,中國農科院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國際前沿和農業農村“卡脖子”技術,履行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職責,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引領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提供有力科技支撐。育成累計推廣面積4500萬畝的耐熱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培育集高產優質多抗廣適于一身的水稻新品種,構建科研單產1663.25公斤的玉米豐產綠色高效全程機械化技術綜合方案,耐除草劑大豆新品種進入產業化應用階段,非洲豬瘟防控與生豬復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公開發布草地貪夜蛾最新防控技術策略,“藏糧于技”、畜禽良種培育、農業重大疫病應急防控、農業綠色發展、智慧農業與智能農機裝備等領域聯合攻關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多篇政策建議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批示,《2020全球農業研究前沿分析解讀》等一系列智庫研究報告受到廣泛關注,不斷發出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的權威聲音。
這一年,中國農科院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農業科技“國家隊”優勢,精心打造四種幫扶模式,集成運用八種幫扶方式,強力支撐五大主導產業,持續加大科技幫扶力度,為現有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摘帽貢獻了農科力量。統籌自有資金5500萬元,帶動各類幫扶資金1.5億元。累計向農業農村部5個定點扶貧縣、我院4個科技扶貧示范縣和4個鄉村振興示范縣、89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派出700多個專家團隊,1.2萬人次科技人員,培訓各類基層人員60多萬人次,建設示范基地1100個,推廣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2000余項,科技引領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累計幫扶生產經營主體5000多個,輻射帶動9.7萬個貧困戶增收,建立了農科幫扶模式,完善了農科幫扶方式,打造了田間課堂,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這一年,中國農科院持續深化各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兩個一流”建設再上新臺階。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31人次獲評國家級人才稱號,農科英才總人數達到343人,樹立了重視支撐和轉化隊伍的人才導向。成都中心、西部中心、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南繁研究院國家作物表型研究設施、深圳國際食品科學中心等建設項目進展喜人,科研平臺支撐保障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啟動實施“國際農業科學計劃”首批3個項目,積極參與國際農業科技治理,國際影響力有效提升。26人獲“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新增1個“全國文明單位”,“新時代農科精神”進一步弘揚。
心高志遠勇攀登,何懼迢迢關山重。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中國農科院人將繼續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農業農村部重大決策部署,加強黨對農業科研事業的領導,強化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加速產學研融合,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牢記使命、勇攀高峰,全力做好科技創新和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確?!笆奈濉绷己瞄_局,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為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 院長 唐華俊
中國農業科學院 黨組書記 張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