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尊敬的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在舉國上下正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之際,在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繞月飛行工作之時,我們在此歡聚一堂,隆重慶祝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50周年,回顧過去難忘的歷程,展望未來美好的前景,共商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大計,很有必要、很有意義!
在此,我首先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中國農科院50周年華誕表示熱烈的祝賀!向中國農科院的全體職工,并向全國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親切的問候!也向所有關心支持中國農業科技事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農科院建院50年來,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剛才,我們參觀了全國農業科技成就展,我們十分高興地看到,50年來,中國農科院認真貫徹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部署和科技工作方針,堅持服務“三農”方向,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農業科學家,取得了一大批在國內外領先的原創性的科技成果,為推動農業的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食物供給,實現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的歷史跨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50年來,中國農科院的廣大科技人員,胸懷報國富民之志,始終不渝的以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村發展為己任,以自己的智慧、熱血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奮斗之歌。他們嘔心瀝血,潛心鉆研學術,致力科技創新,培育了一朵朵科技的奇葩。他們不辭辛勞,推廣先進技術,傳播現代文明,在廣闊的田野上播下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他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令人敬佩,他們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感人至深。完全可以這樣說,在我國農業的發展史上,中國農科院已經寫下了濃墨重彩、燦爛輝煌的一頁,已經奏出了慷慨激昂、精彩感人的樂章。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與時俱進的制訂了加強“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形成了一系列指導“三農”工作的新理念,新認識,出臺了許多符合我國國情,符合農村實際,符合國際慣例的新政策、新舉措。
中央十分鮮明的提出了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做出了我國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段的基本判斷。制訂了多予少取放活,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基本方針,規劃了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任務。在我們中華大地上,已經廢除了延續2600多年的農業稅,建立了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和糧種、農機、農資綜合補貼等制度。同時,對農業大縣實行獎勵補助,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并且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國的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現在,我國的谷物產量、棉花產量、水果產量、蔬菜產量、肉類產量、禽蛋產量和水產品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們以占全球6.5%的淡水資源和9%的耕地,解決了占世界21%人口的溫飽問題,實現了歷代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為之不懈奮斗的“但愿蒼生溫飽”的目標。
在這一歷史的跨越中,包括中國農科院的科技人員在內的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作為我國農業科技進步領軍人物的兩院院士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永遠要予以感謝!
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快推進的發展階段,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的歷史時期。農村的經濟社會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正在經歷著廣泛而持久的變革。在這一背景下,我國農業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對農產品數量的需求在持續增長,對農產品的品種要求在不斷增多,對農產品的質量的追求也在日益提高。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給,改善生態環境的任務極為繁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的任務極為艱巨。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應對外來挑戰、增強我國農業競爭力的任務也極為緊迫。
總體上看,我國的農業、農村發展,目前仍處在一個艱難的爬坡階段,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作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20天前閉幕的黨的十七大,是我國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解決好“三農”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的現代化道路,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報告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加快建設國家的創新體系。這些重要的論述和部署,對“三農”工作,對農業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指明了方向。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國農業科技界和中國農科院肩負著更加光榮的使命,更加繁重的任務。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農業科技事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科技工作的支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農科院的支持,努力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在此,我就貫徹十七大精神,做好農業科技工作提幾點希望:
第一,要大力強化農業的科技自主創新。
科技進步,這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是農村繁榮的希望所在,是農民富裕的有效舉措。只有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我國的農業才能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基礎得到加強,素質不斷提高,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才能在激烈的農業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躋身于世界農業強國之林。我們要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農業的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加快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努力使我國農業科技整體實力盡快進入世界前列,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要大力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建立有效地激勵機制,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調動廣大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要下大力氣培養和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的農業科學家和科技的領軍人物,建設一批結構合理、業務素質高、愛崗敬業的農業科技創新隊伍。廣大的農業科技工作者,要自覺地擔負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歷史使命,樹立雄心壯志,勇攀科學高峰,以我國農業科技的大跨躍,來推動農業生產力大提高,農村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第三,要大力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我們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快建立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的有效機制,形成科研課題從生產實踐中來,科研成果到田間地頭中去,科研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良好局面,使更多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大力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充分發揮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積極作用,要建設充滿活力的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機制;形成一支業務素質較高、數量穩定的基層農技推廣隊伍;要加快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以科技入戶工程為平臺,整合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和科技資源,形成共同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的合力;要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徑的開展農業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對先進實用技術的接受能力和應用水平。
第四,要大力開展農業科技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進入新世紀以來,一場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興起,正在深刻改變著世界農業的面貌。我們要順勢而為,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推進農業科技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世界農業科技創新的進程,分享世界農業科技進步的成果;要緊緊圍繞我國建設現代農業的重大科技需求,深刻把握國際農業科技發展的脈絡和走勢,全面了解世界農業科技的前沿和熱點,積極引進、消化和吸收國際的先進技術,科學方法和管理經驗,加快我國的農業科技創新步伐。
中國農業科學院是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排頭兵,是重大農業科技研發的主力軍,是“三農”問題研究的學術重鎮,也是農業發展重要的人才搖籃。在新世紀、新階段,中國農科院要大力發揚優良傳統,充分利用現有基礎,抓住難得的機遇,加快發展步伐,努力多出一流的科技成果,培養一流的創新人才,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辦成世界一流的農業科研機構,帶動全國農業科技事業的跨越發展。在新的歷史征途上,再創佳績,再造輝煌!
尊敬的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農業農村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步伐,以更加積極奮進的精神狀態和更加扎實有效的工作,為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分享到
回良玉副總理在我院建院5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發布時間:2007-11-30
|來源: 院辦公室|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