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報告 談體會 強擔當
編者按: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按照黨中央部署和農業農村部要求,作出專題安排,著力抓好落實。院黨組堅持貼近實際,創新形式載體,豐富方法手段,增強學習宣傳貫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11月16日,院黨組組織我院部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代表會議代表與資源區劃所科研第一黨支部的科研人員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F將4位科研一線黨代表的學習感悟整理刊發,以供學習交流。
何萍:大力推進智能化施肥 跨越科學施肥“最后一公里”
黨的十八大代表、資源區劃所研究員何萍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回顧新時代十年我國的偉大變革,倍感驕傲和自豪。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準確把握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大智慧應對百年變局,大氣魄謀劃復興偉業和強國藍圖,反映了全黨意志、人民期盼、時代要求,體現了百年大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堅定與執著,彰顯了謀劃復興偉業、擘畫強國藍圖的歷史主動和使命擔當,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綱領性文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為我們農業科研人員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仍然以傳統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缺乏先進輕簡的施肥方法,作為智能化施肥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我們創建了基于產量反應和農學效率的主要糧食作物智能化推薦施肥新方法及NE施肥專家系統,實現了科學施肥“最后一公里”的跨越,為世界科學施肥貢獻了中國方案、實現了中國引領。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就重要經濟作物智能化推薦方法作系統研發和集成應用,為新階段化肥減施增效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應有貢獻。
何中虎: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貢獻
黨的十九大代表、作科所研究員何中虎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種子是糧食的芯片,作為一名小麥育種工作者,我們不僅要關注國內的糧食安全,還要關注全球糧食生產。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進一步提高產量仍是主要目標。此外,要密切關注氣候變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氣候變化導致小麥干旱、澇害等災害增加,赤霉病、莖基腐病和花葉病毒病的危害加重,小麥生產的風險明顯增大。育種要更多考慮氣候變化的影響,廣適性變得更加重要。還要高度關注營養健康。消費者對營養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的全麥粉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在繼續加強加工品質研究的同時,需要全面系統研究營養健康性狀,培育加工品質和營養品質雙優的新品種。要加強成果的推廣和轉化,持續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力度,用實際行動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魏靈玲:發展現代農業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十九大代表、環發所研究員魏靈玲
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和科技一線工作者,我要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上發揮表率作用。
一是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找準工作著力點。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刻論述,結合崗位實際,深感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意義重大、責任重大。二是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矢志推進科技創新。報告指出,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要瞄準設施農業領域中的植物工廠、數字農業、智能裝備等未來農業的突破點,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中尋求突破口。國家數字設施農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等要搭建開放的科研平臺和協同創新實驗室,整合科研院所和高技術企業的科技成果并開展集成創新。三是深入推進產學研融合,加速推動成果轉化。報告指出,要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我們要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上下更大功夫,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與人才隊伍建設。面向市場輸出更多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解決方案,推動我國設施園藝產業升級,構建引領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
陸宴輝: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支撐服務鄉村全面振興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代表、植保所所長陸宴輝研究員
作為中央和國家機關黨代表,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歷史性盛會。報告第四部分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和報告第五部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名農業科研工作者,要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緊緊圍繞“國之大者”,立足崗位,深入一線,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植保所作為植保領域的國家隊,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密結合研究所主責主業,把貫徹落實工作與植??萍紕撔?、成果轉化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凝練研究所重點工作,切實把二十大精神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正確思路、推動發展的務實舉措和實現目標的強大動力,加快植??萍紕撔潞图夹g攻關,加強重大項目立項與標志性成果培育,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對接,加強人才引育與團隊建設,加強國際合作與跨境病蟲害防控,加強科研平臺與支撐能力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