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團隊科研人員連續在新疆石河子、阿克蘇、昌吉以及河南安陽等地召開4次作物連作障礙及土傳病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集成與示范現場觀摩會。棉花病害防控團隊重點針對棉花、辣椒等作物連作障礙形成原因、土傳病害發病規律、不同等級病田防控措施及新型復合微生物菌劑“中棉菌樂土”緩解作物連作障礙、防治作物病害技術進行了培訓指導,并現場解答了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活動邀請了棉花、辣椒等作物植保、育種、生產等方面的多位專家,分別對新疆昌吉市大西渠鎮思源村棉田、河南安陽縣后白璧村辣椒田進行了現場鑒定。經專家田間勘驗鑒定,在思源村棉田,微生物菌劑處理區棉花平均病情指數為7.45,對照區棉花平均病情指數為23.78,與對照相比,防治效果為68.67%;處理區畝成鈴數96567個,對照區畝成鈴數87800個,與對照相比,處理區畝成鈴數增加8767個,提高9.98%。在白璧村辣椒田,“中棉菌樂土”防病效果達81.2%;單株結果數增加11.9個,提高24.9%;單株成熟果數增加19個,提高64.2%。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中棉菌樂土”對棉花、辣椒等作物具有較好的防病增產效果,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中棉所棉花病害防控團隊首席科學家朱荷琴研究員介紹,棉花、辣椒、茄果類等作物連年種植后,即使正常管理,也會出現生長發育不良、產量降低、品質變差、病蟲害嚴重等現象,也就是連作障礙,枯、黃萎病等土傳病害發生加重占連作障礙成因的70%。加強技術創新,解決連作障礙是棉花、辣椒等產業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據介紹,“中棉菌樂土”是中棉所棉花病害防控團隊歷經10多年攻關研究,采用微生物組學、現代生物技術等方法,將內生拮抗真菌與根際益生細菌組合研制的一種新型復合微生物菌劑,可用于棉花、辣椒等作物,具有緩解連作障礙、防治作物土傳病害、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等多重功效。2021年-2023年“中棉菌樂土”在新疆昌吉州、博州、石河子、奎屯、阿克蘇、阿拉爾等棉區及河南安陽辣椒田試驗示范30多萬畝,有力推動了作物黃萎病綠色防控示范區的建立,提高了當地種植技術水平,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