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行第五屆農科開放日活動。當天,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舉辦了主題為“探秘外來入侵物種·守護農業生物安全”的科普專場活動。本次活動由植保所黨辦和生物入侵研究中心承辦,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農業生物安全科學中心和農業農村部外來入侵生物防控重點實驗室協辦,活動吸引了公眾積極參加,氛圍活躍,效果良好。
植保所在活動現場設置了三個主題活動區,包括科普宣講區、科普展覽區和科普游戲區。在科普宣講區,入侵生物預防與監控創新團隊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外來入侵物種》科普視頻;開展了《入侵物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保護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必要性》的科普宣講,對身邊的外來入侵物種進行案例講解;同時,團隊專家、研究生與小朋友們針對入侵物種科普知識開展了互動問答,氣氛熱烈。據專家介紹,我國是世界上遭受外來生物入侵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外來入侵物種存在種類多,防范難度大;傳入渠道多,阻截難度大;潛伏期不明,發現難度大;蔓延速度快,控制難度大等特點,入侵物種嚴重危害和威脅我國農林業生產、生物多樣性以及人畜健康,對我國生物安全帶來嚴重的影響。目前,已確認入侵我國的農林外來入侵物種有660余種,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2000億元。如:“能吃能生能飛”的入侵害蟲—草地貪夜蛾,“一分鐘一英里”擴散危害的入侵植物—薇甘菊,具有“毀滅性損失”的作物病蟲害—番茄潛葉蛾、梨火疫病等,以及“全球通緝”的外來動物巴西龜……目前,外來物種入侵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大安全問題和重要挑戰,進一步提升基層防控能力和公眾防控參與意識,筑牢生物安全防線勢在必行。認知外來入侵物種和積極參與防控入侵物種,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職責。
在科普展覽區,以展板方式從重點管理物種介紹、防治方法以及管理辦法等角度進行了詳細展示;同時,通過物種活體和標本相結合的方式為小朋友們展示了外來入侵物種實物,加深了小朋友們對外來入侵物種的印象;并進一步通過對生防產品、性誘芯、迷向絲、誘捕器和農用無人機等產品的展示以及應用演示,讓小朋友們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方法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和了解。
在科普游戲區,工作人員為小朋友們設置了入侵物種拼接畫、標本制作和自然筆記等動手制作實踐活動,通過親身體驗進一步加深了對外來入侵物種的識別。活動現場還為小朋友們發放了科普活動主題雨傘、科普認知拼圖、科普宣傳書簽、特色筆記本和胸章等紀念品。通過本次活動,小朋友們親眼看到了身邊常見的外來入侵物種活體和實物標本,認識到了一些常見重大外來入侵物種特征及其造成的危害,初步了解到了如何預防與控制外來入侵物種,并學習了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有關法律規章制度。大家均紛紛表示防范外來物種入侵人人有責,要從我做起。本次活動也邀請了8位同學,化身“小小講解員”,并頒發了志愿者證書,真正提升了同學們能學習知識、能分享知識、能傳播知識的能力,并起到了“身體力行和率先垂范”和感染提升現場學習氣氛的良好效果。
科普游戲區
植保所生物入侵研究中心主任劉萬學研究員殷切希望,廣大公眾要積極加強學習,要對何為外來入侵物種、身邊有哪些是外來入侵物種、外來入侵物種都是如何傳入的、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的嚴重危害,以及如何預防和防治外來入侵物種有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并切實學習和熟悉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提高對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的意識,并積極投入到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共同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事業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