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器官大小形成的分子機制 生物所供圖
培育高產優質苜蓿新品種是我國當前草業、畜牧業和奶業發展的迫切需求。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團隊林浩課題組和牛麗芳課題組合作揭示了苜蓿器官大小形成的分子調控機制,為培育更高產苜蓿新品種提供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
該研究團隊通過定向篩選、挖掘苜蓿突變體資源,成功克隆了控制蒺藜苜蓿器官大小關鍵調控基因SLB1。該基因通過介導轉錄調節因子BS1的泛素化降解調控蒺藜苜蓿的器官大小。提高SLB1表達水平,可以將蒺藜苜蓿的草產量提高30%。
該項研究不僅在理論上揭示了苜蓿器官大小形成的分子調控機制,同時為苜蓿高產育種提供理論基礎和基因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