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由于抗生素濫用而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曾經有媒體報道,奧地利的一位消費者因食用來自中國的蝦仁出現氯霉素過敏,事后,歐盟檢測發現來自中國的55批水產品均存在藥物殘留問題;在廣州,一名剛出生的新生兒對7種抗生素均有耐藥性,專家推測,很可能是因為孕婦在吃大量抗生素殘留的肉蛋禽時攝入了這些抗生素。
“有抗食品”的報道引發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在人們齊聲討伐的同時,也開始思考如何才能避免抗生素殘留,怎樣才能降低飼料添加劑中抗生素的使用,有沒有取代抗生素的綠色安全添加劑。就此話題,記者采訪了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飼料資源研究室主任干小英。
違規使用致抗生素殘留嚴重
干小英告訴記者,抗生素具有防病、抗病、促生長的作用,是畜禽養殖業發展的必然產物,然而近幾年,不按規定范圍內使用抗生素,超量添加,人獸共用的藥物使用不科學,才導致某些肉類食品中抗生素殘留超標。
“獸用藥物是不能與人用藥物平級的,但是現在好多新研發的人用藥物也使用在了畜禽身上。”干小英解釋說,人獸共用藥物的不科學使用,使得肉類食品中抗生素殘留超標,人類在食用后,抗生素就會積蓄在體內,使人體產生大量的耐藥菌株,最終導致人體抗藥性的增加。
另外,在對抗畜禽疫病時過多地追加使用抗生素,使得飼料中整體藥物含量升高,也會導致肉類食品中藥物殘留超標。
“疫病其實都是由于細菌變異造成的,從而必須使用多種抗生素進行對抗,但是由于病毒感染和病菌感染的不同,好多抗生素未必就能起到真正的效果,如果在搞不清楚狀況的情況下追加使用抗生素,就會造成抗生素的重復添加和過量添加。”干小英說。
鑒于抗生素的種種副作用,歐盟早在1999年就立法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桿菌膚、螺旋霉素、維吉尼亞霉素、泰樂菌素4種抗生素。韓國也在今年的7月1日起全面禁止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在我國,雖然沒有正式出臺飼料抗生素的相關禁令,但干小英表示,大力開發替代抗生素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飼料添加劑已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研究課題。
生物制劑是畜禽業發展需要
添加劑是飼料的核心,因為飼料的主要營養成分都存在于添加劑中,所以,添加劑的好壞舉足輕重。“隨著飼料添加劑向高效、安全、環保、多功能的方向發展,取代抗生素的無藥物殘留、無抗藥性、不污染環境的生物制劑成為飼料添加劑的發展趨勢。”干小英說。
干小英介紹,生物飼料添加劑主要包括酶制劑、微生態制劑、中草藥制劑、活性肽制劑以及一些轉基因飼用作物等。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草藥制劑,經過專家的大量試驗驗證,中草藥制劑有促進動物生長、增強其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生產性能、抗應激和防治疾病等作用。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現有中草藥材13000多種,常用的有5000多種,其中有200多種已用于中草藥飼料添加劑。
除此之外,微生物制劑能夠抑制有害菌,調整和維持腸道菌群平衡;酶制劑能夠幫助動物消化吸收,促進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等作用。目前,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飼料酶制劑創新成果也在不斷增加,據統計,我國登記注冊生產飼料酶制劑的廠家目前已過百家。
干小英認為,這些生物制劑都能夠達到與抗生素相同的效果,但并不表示能完全替代抗生素,而是一個“后抗生素”時代的產品,這兩種產品需要交替配合使用,即添加少量抗生素,然后再繼續追加生物飼料添加劑。
仍須不斷改進和完善
“安全”必然是飼料添加劑的發展方向,干小英覺得對于生物飼料添加劑,應用的過程還需要不斷地改進,雖然很多產品都已定型,但是仍需開拓和更新,以便不斷適應生產的需求。
“產品的規范化、原料的選擇、生產成本以及是否有可持續利用的資源都是生物飼料添加劑產業發展所需要考慮的問題。”干小英說。
干小英表示,我國資源相對匱乏,大部分都是不可再生資源,飼料添加劑的發展就需要不斷開發可再生資源,使其能夠循環利用,而且在循環的過程中,不會對任何其他物體產生危害,包括動物、土壤、空氣等,更不能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
其次,生物飼料添加劑的效果還會受到養殖環境的制約,如果養殖管理和環境十分惡劣,不能與生物飼料相互配合,那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總的來說,在致力于替代傳統飼料抗生素的努力中,不可以指望依靠某種單一的生物制劑產品能夠畢其功于一役,往往需要多種產品或措施的交替和配合使用,同時還需要飼養措施、飼養環境、產業政策及專業法規的積極配合、跟進與傾斜支持,才能真正使生物飼料添加劑發揮作用,解決飼料中存在的濫用抗生素問題。(李惠鈺 本報記者 包曉鳳)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