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在湖南祁陽舉辦中國農業科學院衡陽紅壤實驗站(以下簡稱“祁陽站”)“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暨劉更另院士誕辰95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
祁陽站始建于1960年,首任站長劉更另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土壤肥料與植物營養學家,畢生致力于中、低產田改良、耕作制度優化和南方紅壤綜合改良及糧食持續增產等方面研究示范工作,用科學的力量改造 “鴨屎泥田”,被譽為從“鴨屎泥田走出的院士”。他總結的“抓生產問題,做基礎工作;用先進手段,攻薄弱環節;得綜合成果,出專門人才”的 30字箴言,是他長期扎根基地調查、研究得出的獨家秘笈,也是他學術思想的精髓。
劉更另院士是我國土壤肥料長期定位監測的奠基人,他自1975年開始先后布置了 “水稻陰離子試驗”(全國持續時間最長)“水稻種植制度試驗”等一系列的長期試驗,主持在全國建立包括東北黑土、西北黃土、新疆荒漠土、南方紅壤等在內的9個土壤肥力和肥料效應長期定位試驗監測網。這些長期定位試驗具有超前的研究目標和創造性,對農業生產產生巨大的影響,回答了農業生產中許多短期試驗難以回答的問題,引起國內外科學家的高度關注,成為我國農業應用基礎研究和植物營養與土壤肥料學科發展的里程碑。
劉更另院士創新南方雙季稻耕作制度,大幅度提升糧食產量。他高度重視有機肥源開發,創新有機肥應用理論研究,一大批有關“有機肥生產、恢復發展綠肥”等重大專項研究全面展開,國家糧食安全工程、菜籃子工程、米袋子工程,耕地質量提升工程,重要污染源治理工程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全面啟動。
在劉更另院士的引領和影響下,徐明崗院士等一代代祁陽站人繼續扎根紅土、艱苦創業,取得一系列原創性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撐了南方紅壤地區農業農村發展,積淀形成了“執著奮斗、求實創新、情系三農、服務人民”的“祁陽站精神”,被譽為“永不褪色的科研哨卡”“紅土地上的豐碑”“農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祁陽站2006年被中宣部和原農業部列為全國重大宣傳典型,2023年入選全國第二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研討會上,與會代表作了交流發言。會議強調,“祁陽站精神”是以劉更另、徐明崗等院士為代表的一代代科技工作者長期在基層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是科學家精神在農業科技領域弘揚和傳承的典型代表。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要學習傳承劉更另院士紅心向黨、矢志報國的愛國精神,攻堅克難、服務三農的奮斗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長期堅守、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成為弘揚“祁陽站精神”的實踐者和奮斗者,以優異成績續寫以“祁陽站精神”為代表的新時代農科精神譜系,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