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6日舉行的“2023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發布了《2023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報告。報告顯示,“自2018年以來,中國農業科技論文競爭力指數全球第一,中國農業專利競爭力指數全球第二。”
12月6日,在2023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發布了《2023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報告。中國農科院供圖
農業科技論文“量大質低”現象改善
報告顯示,中國農業科技論文發文量排名全球第一,代表論文質量的高被引論文量排名全球第一、Q1期刊發文量排名全球第一、CNS期刊發文量排名全球第三、主導型國際合作論文量排名全球第四。
中國有24家機構進入農業總體全球機構科技論文競爭力排名TOP100,較上一個統計時段(2017—2021年)增加4家。各學科TOP100機構榜單中,中國機構上榜數量排名第一的學科有5個,且機構排名多分布在TOP100榜單的靠前位置。中國機構進榜TOP10數量占比一半及以上的學科有7個。9個學科的科技論文競爭力的第一名機構來自中國,學科占比達75%。
孫坦表示,近年來,中國及中國機構的農業科技論文學科表現愈加出色,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質量取得長足進步,高被引論文量增長的驅動作用顯著。中國農業科技基礎研究日益深化,CNS論文在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基因編輯、育種研究方面貢獻突出、主導型國際化合作力不斷增強,中國農業科技論文“量大質低”現象得到改善,已開啟“量質雙升”的發展新階段。
據悉,自2018年起,中國農業總體科技論文競爭力指數和發文量反超美國,2019年開始,高被引論文數量反超美國,至今均持續排名全球第一。
5年申請57.67萬件農業發明專利
過去5年中,中國農業專利競爭力繼續保持全球第二,競爭力指數與美國差距逐漸縮小。孫坦介紹,近五年中,中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保持在年均11.5萬件,各年度申請量呈現小幅波動下降的趨勢。2018—2022年,中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以57.67萬件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占據22國農業發明專利的55.53%,與上一個統計時段相比增加0.09個百分點。中國農業發明專利平均被引頻次為1.29,位居22國第二位。中國發明專利授權數量9.99萬件,在22國中占比51.99%。
中國在5個技術領域專利競爭力排名第一,比上一個統計時段增加兩個。中國在13個農業技術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均領先于其他國家,尤其在動物營養與飼料、植物營養與肥料和農業機器人3個領域,發明專利申請量均占22國領域申請總量的70%以上。
孫坦介紹,中國在農業機械裝備、農業傳感器與農業機器人三個領域的競爭力水平均有所提升,但中國在大部分技術領域的專利質量和專利保護排名均相對靠后,如何提升專利質量,仍是我國提高農業專利競爭水平需要重視的問題。
農業域外專利保護水平亟待提高
報告顯示,中國有9家機構進入農業總體專利競爭力機構TOP100,遠落后于美國的61家,且與上一統計時段(2017—2021年)的14家機構相比,入選機構數量有所下降。從技術領域的機構競爭力看,在植物營養與肥料和動物遺傳育種2個技術領域中,專利競爭力排名第一的機構來自中國,9個技術領域專利競爭力排名第一的機構來自美國。中國在植物營養與肥料、農業生物技術、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和動物養殖與管理4個技術領域入選機構競爭力TOP10的數量超過50%,中國在10個技術領域入選TOP100機構數量排名第一。
孫坦介紹,中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但是中國農業領域97%的專利申請布局在本國范圍,域外專利保護水平亟待提高。中國PCT專利占比僅0.84%,比上一個統計時段(2017—2021年)增加了0.04個百分點;域外專利占比2.57%,與上一個統計時段(5.35%)相比有所下降;專利家族規模為1.04,在技術重要性和保護范圍方面與先進國家差距較大。應進一步加強域外專利保護,提升專利質量以及專利保護范圍和水平,為中國農業科技走出去提供知識產權保障。
此外,報告還對申請機構的專利集中度進行了分析,分析顯示,中國的57.67萬件發明專利來自18.04萬家機構,專利集中度為3.19件,與上一個統計時段相比有所下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5.11件,與先進國家差距較大。孫坦表示,中國農業領域專利申請機構“小而散”的局面亟待改善,企業競爭力有所提升,但與先進國家相比,在專利產出和質量方面的差距仍較大。應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優化布局,加強培育領軍型科技企業,提升創新主體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