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態環境部與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國家標準《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生態系統 第1部分:農田生態系統》,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旨在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公眾健康,規范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工作。
“標準的發布將有力促進農田生態系統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提供有力支撐?!鞭r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所長熊明民表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制度之一。在這一框架下,建立統一、科學的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標準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是改革落地生效的技術遵循,更是保障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關鍵。
農田作為糧食生產的基石,生態系統狀況直接關系到糧食安全。然而,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導致的農田生態系統損害事件頻發,凸顯了鑒定評估工作的迫切性和復雜性。“由于缺乏統一的技術規范,不同鑒定機構就同一鑒定事項往往形成差異性意見,不僅影響了賠償工作的嚴肅性,也降低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鞭r業生態環境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司法鑒定中心副主任王偉在解讀新國標時表示,一方面,通過規范鑒定評估技術要求,可以確保在統一尺度下,迅速、準確地確定損害原因、范圍和程度,為損害賠償和司法審判提供科學依據。另一方面,標準也有助于補足農業生態環境管理的短板,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國標詳細規定了鑒定評估的主要環節和技術要點,創造性地提出了排除性調查,有效縮短了鑒定周期,降低了鑒定成本?!氨热纾旖蚰程O果園受損案,排除性調查迅速鎖定了暴雨為損害原因,大大加快了鑒定進程。在破解‘鑒定難’上,提出對照數據優先的基線水平確認順序,降低了鑒定難度。新疆某地鉆井平臺污染案,正是采用了對照數據作為基線,降低了損害確認和因果關系判定難度?!毖芯克鶕p害鑒定評估團隊技術骨干孫希超介紹,國標還簡化了鑒定流程,降低了鑒定難度和費用。內蒙古某地菠菜地受損案,通過模擬實驗方法,快速準確地判斷了有機肥對土壤和作物的影響,既節省了費用,又保證了鑒定的客觀性。
標準由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牽頭編制,自 1979年《環境保護法》(試行)頒布以來,環保所,從污染事故調查入手,歷經起步、過渡、發展、躍升四階段。依次獲批最高人民法院入冊機構,司法部批準設立司法鑒定機構,發起設立中國農學會農業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分會并成為掛靠單位。2023年,正式建立農業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團隊,并提出農業環境損害學,從學科角度思考和推進鑒定評估工作?!拔覀兘▽W科,搭平臺,建體系,定標準,做鑒定,積極為國家農業環保工作提供科技支撐?!毙苊髅癖硎荆磥硌芯克鶎⒋罅﹂_展基礎研究,強化關鍵技術研發,認真做好每個案件,持續開展跟蹤評價,關注實施效果,為進一步規范農業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推進標準體系建設,貢獻研究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