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嘉賓
張德純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
“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毒。”神農氏嘗百草,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先民進行植物選擇的歷史。
人類已約有300萬年的悠久歷史,遠在人類未出現以前,地球上已布滿了各種各樣的植物,大約90%以上的漫長歲月人類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實、根、莖、葉和漁獵為生。在長期的實踐中,人們逐漸了解到哪些植物可食,哪些植物不可食。對于可食的植物,人們由采集逐步發展為栽培,形成了今天豐富的蔬菜種類。
人們日常食用的200多種蔬菜中,絕大多數是安全無毒的。但有少量蔬菜在不同的生長期、不利的貯藏條件下會產生一些毒素,人們不慎食用后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毒蕈毒性
蕈類又稱蘑菇,屬于真菌植物。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類。毒蕈在中國有100多種,對人生命有威脅的有20多種,其中含有劇毒可致死的不下10種。分別是:褐鱗環柄菇、肉褐麟環柄菇、白毒傘、鱗柄白毒傘、毒傘、秋生盔孢傘、鹿花菌、包腳黑褶傘、毒粉褶菌、殘托斑毒傘等。
每年夏季會陸續發生毒蕈(毒蘑菇)中毒,并有多人死亡。其原因是采摘蘑菇的人不會識別毒蘑菇,自食或賣出后引起中毒。比如牛肝菌,野生牛肝菌種類較多,目前國內已發現有20多個品種可食用,主要有美味牛肝菌、華美牛肝菌等品種可供食用與加工。
但牛肝菌中的粘蓋牛肝菌(滑肚子)、褐絨蓋牛肝菌(松毛菌)、細網牛肝菌(魔王牛肝菌)、紅網牛肝菌、黃粉牛肝菌等品種卻有一定毒性。
未斷生的豆角
俗稱的“毒扁豆”中毒多因沒有炒熟而發生。豆角如果沒有炒熟煮透,人吃了之后1~5小時就會引起中毒。中毒癥狀輕者頭痛頭昏;重者惡心、嘔吐、腹痛。每年夏秋兩季都有豆角中毒的事件發生。
未斷生的豆角含有毒蛋白和皂素,毒蛋白具有凝血作用,皂素是一種能破壞紅細胞的溶血素,并對胃腸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建議食用豆角要將豆角兩頭含毒素較高的部分去掉,在烹飪時炒熟煮透,至豆角原有的深綠色消失為止。
未熟西紅柿和發芽土豆中有生物堿
未熟的西紅柿和發芽的土豆類里都含有的龍葵素,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生物堿。龍葵素為針狀結晶體,在堿性環境下非常穩定,但能夠被酸水解。
平時土豆中龍葵堿含量極微,一旦見光變綠、發芽、潰爛,其龍葵堿的含量急劇增加,可高出平時的40~70倍。人吃了這種土豆,輕者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昏迷、抽搐等癥狀,嚴重者還可因心肺麻痹而死亡。
為了防止土豆中毒,可將土豆貯藏在干燥陰涼的地方,防止發芽。吃時,如果發現發芽或皮肉呈黑綠色時,最好不要食用。
未熟的青西紅柿吃了常感到不適,輕則口腔感到苦澀,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中毒現象。青西紅柿變紅以后,就不含龍葵堿了。目前市場上有一種叫“綠寶石”的小型西紅柿,其成熟后顏色也是綠色,可以放心食用。
鮮黃花菜中有秋水仙堿
黃花菜又被稱為金針菜,是人們喜愛的菜肴之一。日常食用的是干制后的黃花菜,食用前需用開水泡開再烹制。
但也有人食用鮮黃花菜,鮮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堿,一個成年人如果一次攝入50~100克鮮黃花菜即可中毒。一旦中毒,便會出現咽干、燒心、口渴、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血便、血尿、尿閉等現象。
要防止出現鮮黃花菜中毒,可將鮮黃花菜在沸水中稍煮片刻,再用清水浸泡,就可將大部分水溶性秋水仙堿去除。也可將鮮黃花菜煮熟、煮透,再烹調食用。
相關疾病患者應慎食蠶豆
蠶豆中含有巢菜堿苷,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有遺傳缺陷者應慎食蠶豆。此類人群在食用青鮮蠶豆后皆會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癥——蠶豆病,致病機制尚未十分明了。大多食蠶豆后1至2天發病,早期癥狀有厭食、疲勞、低熱、惡心、不定性的腹痛,接著因溶血而發生眼角黃染及全身黃疸,出現醬油色尿和貧血癥狀。嚴重時有尿團、休克、心功能和腎功能衰竭,重度缺氧時還可見雙眼固定性偏斜。此時如不及時搶救可于一至二日內死亡。
木耳要干燥后再吃
木耳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素可葷。既是蔬菜又是營養品,能養血駐顏,有防治缺鐵性貧血及其他藥用功效。一般市場上購入的木耳均為干品,但現在也有人食用鮮木耳。
鮮木耳中含一種卟啉類的光敏感物質。食用鮮木耳后,導致過敏體質者產生蔬菜日光性皮炎,出現局部皮膚瘙癢、灼熱感、水腫、瘀斑或水泡等癥狀。因此,鮮木耳采后不可馬上食用,一定要等其干燥后,卟啉類光敏感物質分解,失去毒性后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