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領航科技 創新中國]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工程院院士范云六
發布時間:2015-05-29
|來源: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2015年5月29日|作者:沈靜文
央廣網北京5月29日消息(記者沈靜文)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中國農科院農業生物工程專家范云六在幾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將分子生物技術應用于農業,不斷立下農業生物工程的里程碑。
上世紀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現受到科學界極大關注。范云六院士敏銳意識到其巨大潛力,在一片質疑聲中,將質粒分子生物學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伴隨她建成DNA體外重組質粒,基因工程研究在中國生根??蒲性谇斑M,范云六想得更多的則是如何學以致用,用分子生物學解決我國糧食短缺的尷尬。
范云六:今天的科學是明天的技術,明天的技術又促進后天的科學。技術發展以后要變成工程才能作用到生產力。所以我很重視這么一個關系,基因工程要在農業上解決問題。
此后幾十年,范云六率先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于農作物遺傳改良;在國內最早獲得轉抗蟲基因的水稻及棉花;培育了全世界第一例具有輸出性狀的轉基因植酸酶玉米……許多項目在啟動之時,連基本的硬件條件都不具備。范云六的辦公室里,掛著她親手書寫的12字治學座右銘:“敬業執著,嚴謹探索,繼承開拓”。談及自己培養的70余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已85歲高齡的她難掩驕傲。
范云六的科研工作起步于物質條件匱乏的年代,一家三代人同住一間13平方米的房子,每天晚上想趴在飯桌或縫紉機上做科研,也要等到孩子做完作業。但和指導學生一樣,范云六始終相信,對孩子的教育,重在精神的影響。
范云六:我對我的孩子,他們讀幼兒園時,我最早送去,最晚去接回來。但在大的方面,我覺得他們能體會母親的愛。做人做事,身教勝于言教。
范云六:我的學生從來不叫我“老板”,叫“先生”。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