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獲悉,該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首次提出甘露醇可作為無刺蜂蜂蜜真偽鑒別的重要特征性化學標志物,相關研究成果于日前發表于國際期刊《食品化學》和《食品成分與分析雜志》上。
“相較于普通蜜蜂屬蜂蜜(如意蜂蜂蜜、中蜂蜜等),無刺蜂因其蜂群規模較小,蜂蜜群產量較低,每群年產量僅約350克至2千克,市場價格相對昂貴。中國對無刺蜂的研究起步較晚,目前仍缺乏無刺蜂蜂蜜相關理化指標的系統評價,也極大地限制了我國無刺蜂蜂蜜相關產品標準化進程。”論文通訊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員王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針對上述問題,該團隊科研人員自2019年起,從我國無刺蜂主要分布省份(云南、海南和西藏等地)收集了89份我國無刺蜂蜂蜜樣本,采集樣品涵蓋了目前我國所有人工飼養的五個主要無刺蜂蜂種,通過對這些樣本水分、灰分、酸度、電導率、pH、淀粉酶活性、海藻酮糖、果糖、葡萄糖、蔗糖、5-羥甲基糠醛等主要理化指標進行了全面分析檢測,并與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的樣本進行了比較,全面掌握了我國無刺蜂蜂蜜的品質特性。
王凱介紹,在此過程中,團隊首次在無刺蜂蜂蜜中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化學成分——甘露醇,這種天然六元糖醇在常見蜜蜂屬蜂蜜中極為罕見,卻在國內外104個無刺蜂蜂蜜樣本中穩定存在,因而該物質也有望成為實現無刺蜂蜂蜜真偽鑒別的“金標準”。
“該成果也為我國特色無刺蜂蜂蜜的質量控制和市場標準化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消費者在選購這種珍貴蜂蜜時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此外,甘露醇有望作為無刺蜂蜂蜜的‘身份證’,將幫助消費者輕松識別真偽,享受真正的高品質無刺蜂蜂蜜。”王凱說。